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伦理是探讨如何适当关怀、重视,并履行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之责的理论与实务做法,亦可称为环境道德(environment almorals)。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道家与儒家基本思想已有明确的启示,强调天地自然和谐对人类存的重要,强调人类做为万物之灵必须尊重生命的永恒意义。20世纪初,欧洲地区拜工业发展之赐,社会经济骤然起飞,但在提升物质生活的丰富度之余,却也因各项需求接踵而至,必须大量开发自然资源以因应社会发展的步调,但是随着森林野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大规模的灾害因而接二连三发生,包括雪崩、山崩、洪泛等。1938年德国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将自然景观生态的精神及手法,融入河溪治理工法之中,因而激活了尔后生态工程学门开端。而事实证明,唯有不违反大自然的运行规则,以生态系为环境管理之基本单元的原则,方是根本解决之道,因此人类展开各种利用或遵循生态特质之技术的研究与研讨。“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生态工法的推展开启了工程界和保育界之间的对话机制,已从过去的概念或理想,走向实务的运用,政府并将之列入重大研究与议题之中,相信未来定对台湾环境品质的提升,定有更正向的助益。  相似文献   
2.
林业经营与水土资源保育之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森林地之地表径流端赖截留量,蒸发散量及土壤吸收渗透量这多寡而决定,有剩余量才会产生,根据文献报告指,截留量随降雨强度增而增加后,又随着减少,同时与树种,林相有关,针叶树比阔叶树截留量多,多层树冠之截留量亦多,蒸发散量亦是与树种,林相有关,郁蔽度大者蒸发散量少,因为郁蔽度大着通风不良,日照减少,温度降低,土壤吸收渗透量与树种,林相亦有关系,因为树种之根系型态不尽相同,枯枝落叶量多寡,郁蔽度大小皆会有影响,土壤孔隙率受根系多少而变化,有机质含量大则吸水能力强,增加水分渗透机会,植物种类引诱动物活动,也会增加土壤孔隙,导致土壤水吸收与渗透量增加,由于森林与水文循环关系密切,森林之林相,主要树种,树龄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均扮演极重要之角色,所以森林内之施业,诸如伐木作业,开辟林植,造林,林相改良,林相变更,工程施工,开矿采石等活动对森林集水区水文会有明显变化,本省气候特殊,雨量集中,干湿分明,洪患与干旱灾害是本省最大隐忧,若能经由不同之林业经营方式来影响森林集水区水文变化,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解水量与保安固土,灾害降低至最小,将森林功效发挥至最大,规划水文站网,做好气象,水文观测工作,一定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符合生态工法之林道植生工程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植生工程(Vegetation engineering)以植生被覆为主要目的,辅以工程方法,用以防止地表冲蚀、浅层崩坍、涵养水源、减少洪害、美化景观。此种方法之优点不仅美化景观,并兼具安全上的考量。例如,植物可吸收水分,降低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其根系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