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为了探讨多效唑的施用时期和次数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晋薯16号作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次数多效唑,研究其对地上部鲜重、大中小薯重、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各处理均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其品质,其中在现蕾期和初花期各喷施一次多效唑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高达32 816.4 kg/hm2,较对照提高了31.64%,淀粉、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41%、40.05%、59.23%,还原糖含量比对照降低25.19%.[结论]该研究可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籽粒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在谷子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Na2SeO3(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研究其对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的籽粒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提高谷子的籽粒含硒量,改善籽粒品质。晋谷21号与张杂谷10号的籽粒硒含量均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0.225kg·hm-2亚硒酸钠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31和0.226mg·kg-1,是对照处理的17和13倍。与对照相比,晋谷21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0.150kg·hm-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了5.81%、42.68%、27.87%,109.73%;张杂谷10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蛋白质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188kg·hm-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6.88%、165.98%,可溶性糖含量在0.113kg·hm-2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提高了47.50%,淀粉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升高而增大,0.225kg·hm-2浓度时显著提高了43.06%。综合2个谷子品种的5个品质指标,叶面喷施0.150kg·hm-2亚硒酸钠为宜,可以有效提高谷子籽粒中硒含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除草剂品种繁多而谷子田可用除草剂稀缺的条件下,探讨二甲四氯除草剂在谷子田施用时的安全性。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谷子3~4叶期喷施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对‘张杂谷10号’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处理后,谷子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2摩尔分数(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除草剂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后15d之前较为显著,其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谷子产量随供试除草剂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可见,在二甲四氯喷施剂量超过1 500g/hm2时,会对谷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降低谷子产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谷子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对"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于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亚硒酸钠,测定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粗、叶片数、节数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0.113kg·hm-2的处理对谷子的穗重和穗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113kg·hm-2亚硒酸钠处理对谷子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谷子大田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拿捕净对杂交谷张杂谷5号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在张杂谷5号5~6叶期喷施不同体积分数的拿捕净(60,120,240,480 mL/L),分别于药后7,15,30 d测定其倒三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随拿捕净体积分数的增加,张杂谷5号的SOD,POD活性和MDA含量随之升高,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叶绿素质量浓度随拿捕净体积分数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晋谷21号的保护酶活性变化与张杂谷5号相似,而叶绿素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延长下降。晋谷21号在药后10 d左右随拿捕净体积分数的增加叶片的萎蔫逐渐加重。试验得出,≤120 mL/L的拿捕净对张杂谷5号谷子生理特性影响较小,晋谷21号在拿捕净60 mL/L时死亡。因此,拿捕净对杂交谷张杂谷5号相对安全,而晋谷21号不能施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除草剂对张杂谷10号安全性以及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喷施不同剂量的苯磺隆和单嘧磺隆,于药后5、15和25d分别测定其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2种除草剂处理后,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变化则呈现相反趋势,且均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进而谷子药害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除草剂引起的非气孔因素可能是张杂谷10号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其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降低,活性减弱,光合电子传递受阻。谷子产量随供试除草剂喷施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苯磺隆显著影响了谷子各产量构成因素,而单嘧磺隆对穗粒重和千粒重影响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喷施推荐剂量的苯磺隆(225g/hm2)、单嘧磺隆(450g/hm2)对谷子造成一定的增产效果,且单嘧磺隆对张杂谷10号安全性较好,苯磺隆次之。  相似文献   
7.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0,2.5,5,7.5,10,12.5,15g·667m-2)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喷施浓度的增加,谷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变化呈现相反趋势。在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千粒重、穗粒重、穗重影响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7.5g·667m-2的亚硒酸钠溶液,可显著提高谷子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性能,同时提高谷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