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测定了60株分离自土壤的木霉菌株的解磷解钾、拮抗和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耐受、降解等功能。结果表明,5株木霉具有很好的解磷能力,其中木霉T-404的解磷效果最好,为109.22 mg·L-1。6株木霉具有明显的解钾透明圈,但是液体培养后测定发现木霉的解钾能力不强。木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6株木霉的拮抗能力很好。大部分木霉可以耐受高浓度的毒死蜱,但是不能降解该农药。对5株具多功能潜力的优势木霉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T-403、T-404、T-440为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400、T-450为Trichoderma koningii。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异位发酵床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探究了试验过程中填料的基本参数变化及养殖废水的吸纳量,为更好地应用和推广微生物异位发酵床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发酵床填料最高发酵温度为66℃,在40℃以上维持了48 d。试验全过程pH值平均在8左右,处于弱碱性环境下,适宜微生物的好氧发酵。填料含水量保持在50%~65%,适宜微生物的好氧发酵。本研究中每千克填料对生猪养殖废水的吸纳系数为2.53,优于对奶牛养殖废水的吸纳系数。发酵体系微生物以细菌活动为主,填料中的微生物有效地降解、消除废弃物有机物。研究结束时,填料的总养分含量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19%和56.11%,均达到国家有机肥料关于总养分含量及有机质的质量分数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东营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出一株正十六烷降解菌TZSX2,经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基因测序,通过构建细菌系统发育树确定其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通过不同环境因子对TZSX2的生长情况和其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确定菌株TZSX2的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28~36℃,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超过30%;TZSX2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正十六烷,在正十六烷浓度为2 m L·L~(-1)时,降解率为79%,正十六烷浓度为20 m L·L~(-1)时,降解率仍可达到12%;在碱性条件(pH=9)下对初始浓度为10m L·L~(-1)的正十六烷的降解率高达91%。综上,所筛选的TZSX2菌株可以耐碱性,适用于极端环境中石油污染的修复,对高浓度的正十六烷具有优异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异位发酵床养猪废弃填料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养猪废弃填料的资源化利用,对异位发酵床的废弃填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通过对两种废弃填料的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种子发芽率指数、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废弃填料中的营养物质丰富,总养分含量分别为6.19%、7.21%,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6.11%、48.63%,p H分别为8.00、8.50,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均符合我国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规定的有机肥料标准;废弃填料的种子发芽率指数分别为127.67%、118.77%,表明其对农作物无毒性;废弃填料的蛔虫卵死亡率分别为95.75%、95.60%,粪大肠菌群数分别为76个和83个,均符合我国有机肥料中的相关标准。该结果证实异位发酵床样式技术是可以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环保型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华北平原广泛分布的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和室外淋溶试验,通过比较生物有机肥(BOF)、普通有机肥(OF)、沼液(BS)、猪场废水(WLF)、化学肥料(CF)和不施肥(NOP)6个施肥处理对土壤磷淋失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小白菜产量的影响,以明确不同肥料施用后土壤磷的转化及淋失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由于下层土壤对从上层淋溶下的磷的吸附作用,模拟淋溶及室外淋溶实验中各处理组之间磷淋失量差异性不一致,淋失量平均值最大的分别为CF及WLF组。(2)不同肥料处理组在不同土壤深度中速效磷(Olsen-P)含量存在差异,与NOP组相比,CF处理组在0?20cm、BOF处理组在0?60cm深度土壤的Olsen-P含量显著增加,其余处理组与NOP组在4个深度土壤中均无显著差异。(3)在室外淋溶实验中,CF组小白菜产量比施有机肥组高17.8%~82.0%,比NOP组高923.5%,施有机肥组的产量比NOP组高462.4%~768.7%;各组之间植株磷吸收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F组磷吸收量比施有机肥组高22.0%~124.7%,比NOP组高1504.3%,施有机肥组磷吸收量比NOP组高614.0%~1214.9%。综合实验结果可知,从控制磷淋失量、促进植物生长及磷吸收的角度看,BOF和OF是最适合粪污处置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石油污染土壤中正十六烷降解菌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东营石油污染土壤中驯化筛选出一株正十六烷降解菌 TZSX2,经生理生化和 16S rDNA 基因测序,通过构建细菌系统发育树确定其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通过不同环境因子对 TZSX2 的生长情况和其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确定菌株 TZSX2 的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 28~36 ℃,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超过 30%;TZSX2 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正十六烷,在正十六烷浓度为 2 mL·L-1 时,降解率为 79%,正十六烷浓度为 20 mL· L-1 时,降解率仍可达到 12%;在碱性条件(pH=9)下对初始浓度为 10mL·L-1 的正十六烷的降解率高达 91%。综上,所筛选的 TZSX2 菌株可以耐碱性,适用于极端环境中石油污染的修复,对高浓度的正十六烷具有优异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形态学特征明确四株马铃薯甲虫致病菌分类地位,探讨利用18S及ITS核酸序列鉴定四株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传统形态学特征及18S、ITS序列分别对四株马铃薯甲虫白僵菌1572、1573、1576和1577进行鉴定.[结果]孢子形态、产孢结构、菌落等形态学特征表明四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四菌株18S rDNA序列分析获得1 665个共同碱基,在GenBank比对,从结果中选择相似度大于98;的序列与四菌株一起构建系统发育树I,发现白僵菌属归于一个分支,四菌株均归属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剔除遗传关系比较远的、冗余的属外菌重新构建18S系统发育树Ⅱ,结果四菌株都与Beauveria bassiana(登录号为EU334676.1)分到一个枝上.ITS核酸序列分析获得513个共同碱基,在GenBank比对,显现的序列均属白僵菌属,下载这些序列与四菌株构建ITS系统发育树I,发现球孢与布氏白僵菌归属在一个分支.选取Stephen A.Rehner注册的白僵菌属六个分支的代表种及数据库中部分球孢和布氏白僵菌与四菌株一起构建ITS系统发育树Ⅱ,四菌株与代表种Cordyceps bassiana(AY532041.1)分到一个枝上,但在该枝上有三株布氏白僵菌,球孢与布氏白僵菌不能完全区分开.[结论]利用18S和ITS核酸序列均可将白僵菌鉴定到属,根据ITS序列可以确定四株白僵菌归属于球孢白僵菌的分支.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60株分离自土壤的木霉菌株的解磷解钾、拮抗和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耐受、降解等功能。结果表明,5株木霉具有很好的解磷能力,其中木霉T-404的解磷效果最好,为109.22 mg·L-1。6株木霉具有明显的解钾透明圈,但是液体培养后测定发现木霉的解钾能力不强。木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6株木霉的拮抗能力很好。大部分木霉可以耐受高浓度的毒死蜱,但是不能降解该农药。对5株具多功能潜力的优势木霉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T-403、T-404、T-440为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400、T-450为Trichoderma koningii。  相似文献   
9.
微藻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探讨了在开放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及蛋白核小球藻-大型溞修复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接种8 h蛋白核小球藻对磷达到过饱和吸收,过饱和吸收量是(3.12±039)×10-10 mg/cell;接种量1.00×105 cells/mL~3.72×106 cells/mL无菌培养96 h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5%;正常生长过程中藻细胞除磷量(饱和含磷量)为(1.46±0.05)×10-10 mg/cell;在每日补充营养盐的开放环境下,72 h~216 h藻细胞除磷量(饱和含磷量)稳定在(1.50±0.50)×10-10 mg/cell,微藻系统稳定运转时除磷量为(006±0.01)mg/(L·d),此时藻密度为1.11×106~3.79×106 cells/mL。藻-溞修复系统表明,藻密度在928×105~1.60×106 cells/mL范围内,藻溞数量比为3.02×106∶1时藻-溞修复系统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模拟条件下生物腐殖酸肥对土壤磷素淋失及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淋溶和径流实验,考察单施生物腐殖酸肥(BHA)后磷在竖直及水平方向的迁移能力,并通过室外小白菜种植实验进一步开展淋溶和径流中磷的行为研究,考察单施BHA对小白菜长势、产量的影响及对受纳水体水质的污染风险。实验以施化肥(CF)和不施肥(NOP)为对照。结果表明,(1)在模拟淋溶及径流实验中,经过8次浇水,BHA处理组的淋溶液及径流液中TP含量的最高值及平均值均高于CF及NOP处理组,在磷淋失量及淋失率上,3个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磷流失量及流失率上,BHA与CF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NOP处理组,其磷流失量分别比NOP高208.96%、147.01%,流失率分别比NOP高1.98%、1.39%。(2)室外小白菜种植的淋溶及径流实验中,在对小白菜长势的影响方面,BHA与CF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NOP处理组;在对小白菜产量及植株吸磷量的影响方面,CF处理组显著高于BHA及NOP。在磷淋失量上,BHA与CF无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NOP处理组;在磷流失量上,BHA处理组显著高于CF及NOP,分别高78.52%、82.48%。研究表明,尽管BHA中的磷不如CF易被小白菜吸收利用,但是二者对小白菜长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BHA施用后磷更易随径流液流失,而不易随淋溶液淋失,因此,施用BHA后应避免立即灌溉,尤其是大水漫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