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呼吸机在危重症救治中的早期应用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秋满实QS-2000C气动呼吸机,对无自主呼吸的危重症患者11例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结果:痊愈5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1.8%。结论:通过规范的流程管理、充分的准备与完善的护理,舱内呼吸机早期救治危重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颈髓损伤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行高压氧综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40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高压氧组19例,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结果:高压氧组患者治愈2例(10.5%),有效7例(36.8%),有效5例(26.3%),无效5例(26.3%),显效率达47.4%;对照组中治愈1例(4.8%),有效3例(14.3%),有效9例(42.9%),无效8例(38.1%),显效率为19.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颈髓损伤疗效确切,且益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颅脑损伤240例,HBO组125例,对照组11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手术或药物治疗.HBO组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0.22MPa压力,吸氧70min,每日1次.结果HBO组总有效率96.8%,治愈率43.2%,同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意识恢复、失语、偏瘫、耳聋、皮质盲、面瘫、精神症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压氧是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辅助方法,早期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舱内发生的严重意外情况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2月~2004年6月期间发生的21例舱内意外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通过及时有效处理,21例中无1例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建立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应对舱内意外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栽培适宜的施磷量,以大豆品种黑河4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P0)、60(P1)、120(P2)、180(P3)和240 kg·hm-2(P4)5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复播大豆LAI在生长前期效果不明显,但苗后30 d 依次表现为P3>P2>P1>P4>P0;在大豆各生育时期,中等施磷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均优于其他处理,总体依次表现为P3>P2>P4>P1>P0;实际产量以P3处理最高,且各处理的平均产量为2 526.34 kg·hm-2,较P0处理显著增产22.70%;P3处理的纯收益最高,为4 637.9 元·hm-2,较P0、P1、P2和P4处理分别提高86.19%、28.59%、4.17%和57.52%。综合考虑复播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得出适宜的施磷量应控制在120~180 kg·hm-2之间。本研究结果为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合理施磷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持续2wk以上的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患者62例,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压力0.22MPa(2.2ATA),吸纯氧70min,次/d,共20~184次.同时选择年龄、病因、GCS评分无差别的未行高压氧治疗的迁延性昏迷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2.3%,基本痊愈率5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年龄、病因、治疗时机均可影响高压氧治疗效果.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的苏醒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2015—2016年连续两年在新疆伊宁县研究了施氮对夏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夏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先增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150 kg.hm-2水平(N1)最大,施氮300 kg.hm-2水平(N2)次之。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夏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盛荚期达到峰值,即N1处理为5.59,分别较N0、N2提高了49.07%、13.39%。施氮提高了夏大豆干物质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及快速增长持续时间,两年平均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均以N1处理最高为15.70 g.plant -1,较N0处理高出40.32%;施氮处理的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及对豆荚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两年均以N1最高,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分别较N0、N2处理平均高53.33%、12.47%,贡献率分别较N0、N2处理提高了17.97%,4.23%。N1处理两年平均产量最高达2929.56 kg.hm-2,较N0、N2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提高29.42%、6.53%,且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膜下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为当地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适宜滴灌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年大田滴灌试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3780 m3/hm2(W1)、3360 m3/hm2(W2)、2940 m3/hm2(W3)、 2520 m3/hm2(W4)、2100 m3/hm2(W5). 5个滴灌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小,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各处理复播大豆全生育期的株高及茎粗均表现为W2>W1>W3>W4>W5;叶面积指数及叶日积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各处理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以W2处理最高,分别为5.66和97.83 m2?d; W2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干物质总量及产量均为最高,其中产量为3133.25 kg/hm2,较W1、W3、W4、W5处理的分别提高了8.08%、11.48%、27.87%、47.73%;灌溉水利用效率在W2、W3、W4之间则差异不显著,但W1处理的与其他处理的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复播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得出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适宜膜下滴灌量为3360 m3/hm2。  相似文献   
9.
选用黑河45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5.5×10~5株·hm~(-2)密度下,设置等行距:30 cm(A)、40 cm(B)、60 cm(C)和宽窄行:"15 cm+30 cm"(D)、"15 cm+15 cm+60 cm"(E)5种种植方式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夏大豆鼓粒期叶片光合能力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宽窄行处理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比等行距处理分别增加16.92%~72.22%,12.50%~69.23%,7.73%~34.80%,1.13%~33.88%,5.87%~47.70%。宽窄行处理的籽粒阶段积累量、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时间平均值也高于等行距处理平均值。宽窄行处理的产量均高于等行距处理,宽窄行处理的平均产量比等行距处理的平均值增产24.51%。因此,宽窄行是促进复播大豆产量提高的最佳种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