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松嫩平原耕地等别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把握松嫩平原耕地质量及等别空间分异特征,对于科学的耕地质量保护及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分析松嫩平原耕地等别在空间上的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耕地等别范围为8~13等,平均等别为10.8等,与全国平均等别9.8等相比可以看出,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优质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8.62%,一般耕地占70.88%,较差耕地占20.50%;各市县之间耕地等别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哈尔滨市、五常市、双城市等市县耕地质量较好,等别集中在8~10等,西北部地区的讷河、甘南等市县耕地质量较差,等别集中在11~13等。耕地等别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未来耕地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区域不同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该研究为松嫩平原耕地空间优化、质量提升、基本农田划定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明水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质量评价是改善农田质量状况、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基础,是基本农田保护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科学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深入剖析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质地、土层、气候、地貌、农田基础设施和规模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模糊聚类及GIS技术,从地块、乡、县三个尺度评价该县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自然等别中,一类地面积12 832.17 hm2,占8.89%;二类地面积111 269.06 hm2,占77.05%;三类地面积20 301.55 hm2,占14.06%。该县耕地总体质量一般,西部基本为二类地,东部主要为三类地。综合等别中,一类地面积60 794.01 hm2,占42.10%;二类地面积56 950.72 hm2,占39.44%;三类地面积60 794.01 hm2,占18.45%,一类耕地面积比例比自然质量耕地面积比例提高了33.21%,说明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较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生态服务间接价值的综合表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综合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土壤、气象及MODIS生态环境数据,构建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分析哈尔滨市2000—2010年生态资产变化及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时间变化表明:两期生态资产总价值降低了21.03亿元,单位面积价值减少了3.96万元/(km2·a);2)空间分布表明:两期哈尔滨市的生态资产总价值分布都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3)生态资产价值构成表明,在两期的生态资产总价值构成中,均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土壤保持价值 > 涵养水源价值 > 空气质量调节价值 > 有机质生产价值 > 养分循环价值。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状况,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与分区是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从土壤质地、农田基础设施、耕地空间形态及规模3方面选取10个指标,以综合指数模型及GIS分区技术,将绥化市北林区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适宜调入、重点建设和退出型耕地类型区。优先划定型耕地综合质量最优,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是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优选区域;适宜调入型耕地也可作为基本农田近期建设的优先区域;重点建设型耕地宜采取中、远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分步建设;退出型耕地不宜划定基本农田。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基本农田分区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障国家粮食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及其后备资源丰富,在占补平衡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文章在充分了解黑龙江省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跨省域统筹补充耕地项目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形的宁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黑龙江省宁安市为研究区,以1991—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分形理论,在RS、GIS技术支持下,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和综合因素分析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以期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1—2010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普遍的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逐年增加,林地和草地的面积逐年减少,水域和其他用地的面积保持相对稳定。耕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林地;建设用地主要增量来源于耕地,林地转移方向主要为耕地,其增量主要来源于草地。草地面积逐年减少,其主要转移方向是耕地和林地,其增量主要来源于林地。(2)1991—2010年宁安市整体的分维数值处于上升趋势,稳定性是下降态势,水域的空间结构最复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较为简单。水域结构复杂,稳定性强;耕地和林地结构先复杂后趋向稳定;草地和建设用地结构越来越复杂,趋于不稳定;其他用地结构简单,趋向稳定。(3)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灾害与气候特征,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和技术进步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力,人为因素的驱动力度在逐年加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