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造林技术于冻结滞水理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树木根系发育分布与冻结滞水的相关性,为防治荒漠,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理论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苗木和高秆造林树木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20 cm~75 cm深度内,即冻结滞水富水带内,含水量达40%~50%,春季冻融水满足苗木生根成活的要求.80 cm~160 cm深度分贫水带,含水量〉5%,高杆造林树木根系极少.到160 cm~200 cm含水量增加,发育,第二层根系。冻结滞水资源是提高苗木成活率,生存繁的重要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依据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资料 ,分析冻结滞水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效应。冻结滞水是指冬季冻结作用在包气带冻土层内形成的固态地下水 ,具有形成机制独特、富水性倒置和独立的水盐动态特征 ,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双重效应。冻结滞水量比冻结前土壤含水量一般增加 8%~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林区冻土及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研究中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冻土地带的湿地和森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研及现地考察 .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的冻土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将会对大兴安岭的森林及环境造成威胁 .作者认为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是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和森林破坏 (大面积采伐或森林火灾 )导致冻土退化 ,不但影响冻土上层的原始湿地 ,也导致新生湿地的扩张 ,林地被湿地取代 ,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对冻土、湿地、森林的相互制约机理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特征和生态水环境失调机理,指出该区大气转暖期的温室效应增加,原始森林被砍伐,湿地排水造林,三者相互制约,促使降水径流加速,冻结滞水层融深和融水量加大,地面蒸发作用增强,并人为加大湿地及其流域内地表积水和地下径流向山地河谷排泄,导致湿地生态水环境失调,由此造成大兴安岭针叶森林、冻结滞水层分布区向北和高海拔退缩,森林生态水环境随之失调恶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造利用沙漠,使不毛之地为国家创造财富,改善人民生活,巴盟治沙研究所于1963年从新疆吐鲁番引种新疆无核白葡萄,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1966年开始结果,树势强壮,结果率逐年增加,69年—70年产量达到七、八千斤,亩产750斤。经过十余年的培育,新疆无核白葡萄在乌兰希和沙漠东部边缘地区引种成功,并在巴盟部分林场、苗圃,以及伊盟等地进行栽培。新疆无核白葡萄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为了使新疆无核自在内蒙西部地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年份羊柴种子进行常检验的结果表明:湿度20-30℃,发芽低床、温浸、肃皮、定时通风为最佳的发芽条件;用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浓度过1%效果最佳。1989年的种子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1990年种子,储存两年仍可供繁殖用种。  相似文献   
7.
季节冻结滞水富水性与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冻结势作用下,包气带水重新分配,以液态和气态向冻土层迁移富集并冻结成冰。在富水带,水量比冻结前增加8%~40%;过度贫水带,比冻结前水量减少15%~30%;汽化输水带,比冻结前减少了6%~20%。春季土壤开始解冻,冻结滞水首先转化为土壤水,冻结滞水含水量为20%~40%。要把握适时造林深度、密度,树种选择要适宜,才能充分利用冻结滞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生态脆弱地区树木休眠期间水分代谢均衡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生态脆弱地区,树木休眠期间水分代谢与均衡,是维持树木生存与繁衍的关键,不可忽略不计。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休眠期间各树木体内含水量差异较大。从49.86%~39.36%,含水量减少幅度在5%~9%,最佳含水量为35%~48%,当含水量减少至25%左右,难以繁衍,低于20%树木死亡。休眠期间维持树木体内水分均衡,是冻结滞水。将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林业工程,荒淡化防治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北地区冻结滞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资料分析冻结滞水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效应,冻结滞水是指冬季冻结作用在包气带冻土层内形成的固态地下水,具有形成机制独特、富水性倒置和独立的水盐动态特征,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双重效应.冻结滞水量比冻结前土壤含水量一般增加8%~25%,最高可达39.51%,冻胀区可达300%.在三北地区冻结滞水是天然和人工树木等植被越冬、春季繁衍期间水分代谢均衡的主要水资源,甚至是唯一水资源,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败的主导因素之一.当冻结滞水量平均<5%时,天然林和人工林等植被衰亡,可加速荒漠化,当冻结滞水量达过饱和状态时,则易形成沼泽化、盐渍化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控制冻结滞水量对西北地区建设林业工程、优化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选用6个与大扁杏栽培有关的气象因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通过6个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选出4个与大扁杏栽培区划有密切关系的因子,并依此对内蒙古地区大扁杏栽培进行区划,为该地栽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