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8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1983年9月,我们在陕西省志丹县杏河公社李咀子沟小流域,用通常方法作了1983—1987年的农、林、牧综合治理规划,得到一个经验配置农、林、牧用地的比例结构(表8)。这个经验配置的结构是否合理?合理的程度又如何?解答此问题,当然可以付诸实践,然而实践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近年来运筹学在我国经济建设上的应用有了很大发展,这就为获得上述的最佳结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有力工具。一旦最佳结构预先获得,上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为此,我们尝试应用运筹学的线性规划方法,对李咀子沟小流域农、林、牧用地配置结构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表明:最优解的总功能比经验配置的可提高一倍,比现状可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2.
固原试区于“六五”期间建立一批径流小区,“七五”期间又建立一处综合治理与不治理的对比观测区。现获得起流降雨记录34次,径流泥沙数据3120个,对比观测区记录8次。本文发表的这批实测数据为黄土高原宁南丘陵区填补了空白;初步对数据的整理,得出坡度、坡长、不同植被、不同雨强与水土流失量的关系;又作了统计分析,得出土壤流失量与起流雨量及30min内最大雨强的两个单因子幂函数式,及分别适用于高强型起流雨和低强型起流雨的两个多元幂函数型多项式逐步回归式,经实测检验,精度在±10%左右;据此估算目前全试区15km2的综合治理减沙效益达60.0%以上。  相似文献   
3.
固原县上黄试区径流小区建立4年来,获得37次起流降雨记录,共1272个数据;还建立了综合治理与不治理的对比观测区,1988年也获得记录。经初步整理,得出坡度、坡长、不同植被、不同雨强与水土流失量的关系,如坡度大于25°时,流失量并不一定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长在40m时,流失量达最大值;草灌乔地土壤流失量较农地减少60—90%以上;不同雨强对流失量影响极大。对比观测区初步结果是综合治理的比不治理的减沙83.3%;根据小区数据估算,全试区15km2减沙61.0%。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11个试验示范区的土地自然背景,它代表了黄土高原的绝大部分土地类型,对11个试区进行土地分类是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基础工作。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分异的原因为:1.地壳的构造运动;2.自然界外营力作用;3.人类社会活动的作用。黄土高原土地分类原则:1.发生学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面向生产和治理的原则;4.与制图比例尺相匹配的原则。基于上述自然地理环境,遵循分类原则,拟定了代表11个试区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并简述了11个试区的土地类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上黄村实施农林牧优化结构调整前后,农业生态系统能量供求状况的研究,认为实行以优化结构为中心的综合治理及注重对系统的物质能量输入,是农业生态系统由恶性向良性循环转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农业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是全国十四个农业现代化基地县之一,也是黄土高原十四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实验基地县之一。为了适应基地县建设的需要,1981年固原县人民政府通过严格考试,选录了生长在本县、熟悉本县情况、有志于开发建设固原的50名青年,建立了固原县农业综合科学试验站,分设了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及气象等专业。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的指导下,坚持科研为生产建设服务,开展农、林、牧综合实验研究;贯彻本县以牧为主、兴牧促农、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生产建设方针,实施农业区划,为建设现代化基地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六五”试验测定资料简结,其结果为(1)坡地水土流失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但至临界坡度(约30°)则出现减少趋势;(2)在大致相近的坡度下(19~22°),土壤流失量农地(2312t/km2)>退耕草地(981t/km2)>封禁荒坡(67t/km2)>坡面措施植林地(19~24t/km2);(3)降雨强度大水土流失量大,一次大强度降雨(平均雨强0.46mm/min)可使水土流失量占全年流失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大比例尺信息源基础上并直接为基层(面积为10km2左右的小流域)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水土保持规划服务的。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方面,既注意到充分反映地学特征,又注意到方便计算机处理;在系统应用方面,既注意充分发挥现有的数据处理方法,又注意到总结经验建立相应的专家系统。该系统首先在黄土高原11个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上建立和应用,旨在使定位研究更加科学化、模式化,便于尽快向更大范围推广,促进整个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大比例尺资料基础上,并直接为基层生产单位服务的专业性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以地块为单元的各种要素数据进行采集、贮存、分析、变换、综合等项处理,可完成土地资源清查、质量评价、动态分析、优化利用以及规划预测等项任务。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