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拮抗细菌的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一株拮抗细菌B9。通过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拮抗细菌B9的六个单因素试验;按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碳源乙酸钠、氮源蛋白胨、NaCl、MgSO4、K2HPO4、CaCO3共6个因素,分别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出较优组合,通过方差分析出碳源乙酸钠和氮源蛋白胨为发酵配方的关键因素;确定该菌株的最佳发酵配方为:乙酸钠3.5%、蛋白胨1.0%、NaCl 0.9%、MgSO40.03%、K2HPO40.075%、CaCO30.04%。  相似文献   
2.
基于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芦苇群落6-10月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盘锦芦苇湿地凋落物土壤微生物量C未收割区大于河岸区;未收割区和河岸区垂直层次变化不明显.并进行了未收割区和河岸区土壤微生物量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粮食生产中旱灾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辽宁省1949~2007年的干旱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资料,分析了干旱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辽宁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49~2007年辽宁省干旱灾害在时间上呈波动性加重发展,21世纪前期最高,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80年代后期其次;(2)辽宁因旱灾粮食减产量从1981年开始显著增加;(3)干旱灾害强度指数的...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气象火险指数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6~2005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气象数据及林火数据,比较研究了3种常用的气象火险指数(KBDI、FFDI和NMCI)在大兴安岭林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FFDI适用于日和月尺度的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险预报,而NMCI更适于年尺度的大兴安岭林区潜在森林火险评价,但3种气象火险指数与发生林火的相关系数均不高,需要进一步修正其初始条件或选择更合适的参数,以达到更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氯仿熏蒸提取法分析,研究了辽宁省旱地、稻田、湿地、草地、森林、果园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共计35个样地表层土壤(0~10 cm、10~20 cm、20~30 cm)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依次为森林>湿地>稻田>旱地>果园>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森林>旱地>稻田>果园>湿地>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森林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湿地、稻田、旱地、果园高于草地.除旱地和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6.
辽宁苗期玉米根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炼辽宁春玉米苗期干旱胁迫影响的定量化评价指标,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对不同水平土壤含水量对春玉米苗期根叶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75%)和偏湿(85%)水分条件下玉米具有较高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干旱胁迫下,玉米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株高降低、茎粗变细、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物量降低,叶片光合面积减小,根冠比增大。但一定程度的干旱(55%)有利于根系下扎,增大根冠比。干旱胁迫对玉米的株高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地上生物量受干旱胁迫影响大于根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氯仿熏蒸提取法分析,研究了辽宁省旱地、稻田、湿地、草地、森林、果园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共计35个样地表层土壤(0~10 cm、10~20 cm、20~30 cm)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微生物量碳依次为森林〉湿地〉稻田〉旱地〉果园〉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森林〉旱地〉稻田〉果园〉湿地〉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森林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湿地、稻田、旱地、果园高于草地。除旱地和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含量递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8.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拮抗细菌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B9。温室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显著抑制角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2.1%;拮抗细菌B9在28℃、pH值7.0生长最好,培养60h时,其OD值可达到1.708。经初步鉴定,该拮抗菌株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9.
主要农业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农业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辽宁省1980—2010年粮食总产及1996—2005年农业灾害资料,分析了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业灾害的发生,粮食总产与受灾程度呈周期性波动,受灾程度与对应年份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 P<0.01)。从时间序列来看,1989、1994、1997、2000、2001年辽宁受灾程度较高,受灾面积均超过2.5×106 hm2,成灾面积超过1.3×106 hm2。2004—2008年灾情有所缓和。从农业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农业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按农业灾害强度大小依次为:辽西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辽中地区及辽东地区。各类灾害中以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影响较大,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三者所占的比重为78%~98%。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DIS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MODIS遥感数据及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利用MODIS数据对东北地区水稻面积进行提取,采用非监督分类法、决策树法等方法,并与SPOT、ALOS等遥感资料提取结果比较,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MODIS监测水稻面积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MODIS-LSWI提取黑龙江地区移栽期的水稻面积,采用非监督分类法,与SPOT比较,提取精度达97.4%;利用MODIS数据提取辽宁盘锦地区移栽期的水田面积,采用决策树法,与ALOS比较,提取精度达89.5%。因此,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及方法监测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