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榕属中黄金榕、橡皮树、小叶榕3个树种为研究对象,以其叶片为试材提取基因组DNA,进行ITS-PCR扩增。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在NCBI上选取同源率较高的27个树种的ITS序列与其进行同源比较,并建立系统树分析它们之间的亲缘进化关系。结果表明:30种榕属植物基于ITS序列分析与传统分类学略有差异,通过结合ITS鉴定与形态分类相结合可以为以后榕属的分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氮肥与腐殖酸配施对藜麦根系抗旱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麦1号"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纯氮用量分别为N:0g/kg、低氮0. 05g/kg、中氮0. 1g/kg、高氮0. 2g/kg)下配施腐殖酸(HA:1g/kg)对藜麦根系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藜麦高产及优良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肥配施腐殖酸可使藜麦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对藜麦体内的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其中N2H(中氮+腐殖酸)处理最佳,较单施氮肥产量增加10. 06%-30. 72%,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可缓解干旱对藜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提高藜麦产量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肥管理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负面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腐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对下茬水稻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或避免其负面影响对于水稻生产尤为重要,而稻田苗床环境的改善是减缓麦秸还田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通过室内盆栽模拟试验,评估大量麦秸还田(麦秸/土壤重量比为2%)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采用施化肥、换水、双倍水层及泡田等不同水肥管理组合,以期筛选能有效减缓麦秸还田负面效应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大量麦秸单独还田(麦秸/土壤重量比为2%)使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水稻植株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或升高(P0.05),同时水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和分枝显著减少或降低(P0.05);而在麦秸还田时,通过施用化肥、换水、双倍水层及泡田等水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缓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的负面效应,水稻植株株高、生物量均不同程度得以恢复,水稻植株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根系形态也表现出积极的响应;在所有水肥管理技术措施中,以施用化肥并延长泡田时间至10天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狭义酿酒酵母属中的酵母菌对葡萄酒产品特色的形成尤为重要。于丽江地区分离得到的新菌株,被命名为SA37,ITS序列分析表明其属于狭义酿酒酵母属。同时,在GenBank中下载该属6个种的22个不同菌株相似度较高的同源序列,重点分析ITS序列长度、G+C含量。运用邻接距离矩阵法,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讨论各种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贝酵母(S.bayanus)、葡萄汁酵母(S.uvarum)可认为是同一个种;新发现菌株SA37与贝酵母(S.bayanus)、贝优酵母(S.eubayanus)和葡萄汁酵母(S.uvarum)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丽江地区该种酵母类型鲜有报道,新菌株的发现,为研究酵母的系统发育、菌株间的地域差异以及酿酒工艺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腐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对下茬水稻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或避免其负面影响对于水稻生产尤为重要,而筛选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抗性的育秧技术不失为重要途径。通过采用5种不同育秧条件对水稻秧苗进行抗性锻炼,以期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并在移栽后采取相同的栽培措施(氮素和水肥管理)对其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及低营养条件下育秧均降低了水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且增加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使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施用秸秆、浇施秸秆腐解液以及酚酸混合液进行育秧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和平均根直径,且均降低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水稻秧苗对麦秸腐解产生负面影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通过在水稻育秧期添加适量麦秸、麦秸腐解液或酚酸混合液均可有效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对藜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施磷水平下配施腐植酸探究提高藜麦生长及产量的最佳施肥量,为藜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盆栽试验,以"藜麦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对照(0 g/kg)、低磷(0.1 g/kg)、中磷(0.2 g/kg)、高磷(0.3 g/kg) 4个施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对藜麦根系生理指标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中磷水平最佳。施加腐植酸可提高所有施磷水平下的藜麦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及其产量,籽粒产量和增产率均以低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与中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处理较高,其中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8.42%和100.76%,但磷肥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以低磷水平施加腐植酸处理最佳。综合考虑,此条件下0.1g/kg的施磷水平添加腐植酸处理最适合藜麦生长,可以提高磷肥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对下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其负效应对植株生长尤为重要,合理的苗床环境是减缓麦秸还田负效应的关键。通过盆栽模拟试验,采用不同调理剂(生物炭、粉煤灰等)和不同耕作措施(秸秆深埋、多次旋耕等),筛选适宜减缓麦秸还田负效应的理化措施。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过氧化钙能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酶活性,无水层处理增加了植株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对苗床进行多次旋耕处理优于添加生物炭和有氧肥料等调控技术,减缓了麦秸还田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但未恢复到对照水平。麦秸还田深埋处理可显著提高株高、叶面积,促进根系形态发育,利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8.
‘Hort 16A’猕猴桃是继‘Hayward’之后的第二代猕猴桃优良品种,备受消费者青睐。其后代遗传了母本大多数的优良品质,但其遗传分化及后代优株分子标记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将24株具有优良性状的‘Hort 16A’猕猴桃自由授粉后代,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步骤建立AFLP反应体系,并利用Popgene和NTSYS分别对遗传多样性参数和个体聚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5对多态性较高的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426个AFLP标记,多态性标记424个,多态性标记百分比达到99.53%。不同优良株系在M-CAC/E-AGC引物对上均有特异性位点,这些特异位点用于申报优良品种保护。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00 0,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9 8,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0 2,基因流(Nm)为14.101 8。遗传分化系数远小于0.15,而基因流远大于4。在通过NTSYS软件聚类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1时,将24个个体分为2个大支。本研究的结果多态性比例很高,对样品的区分率达到100%,为猕猴桃AFLP分析检测提供了很大应用和指导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藜麦幼苗徒长导致的倒伏,提高幼苗质量,以藜麦1号为材料,利用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50、100、150、200、300、400 mg/L)和矮壮素(500、1 000、2 000、3 000、5 000、7 000 mg/L)进行浸种处理,采用沙培的方法,通过测定藜麦幼苗的素质形态指标、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壮苗指数和生理指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藜麦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种(对照)相比,20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33.84%、茎粗增加63.04%、茎秆抗折力增加94.29%、根系活力增加52.86%、叶绿素含量增加101.15%、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7.59%,为多效唑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3 000 mg/L矮壮素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17.11%、茎粗增加60.14%、茎秆抗折力增加32.86%、根系活力增加19.52%、叶绿素含量增加49.4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0.34%,为矮壮素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综合各指标可见,以200 mg/L多效唑对藜麦进行浸种效果较好,可促进幼苗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