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核桃的种植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目前已备受大石山区农民的青睐。本文详细介绍了核桃种植和管理的技术,阐释了大石山区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甘蔗不同行距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和研究哪种行距适合广前蔗区甘蔗的生长,以及在甘蔗增产、增糖方面的效果,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9-2010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台糖22号新宿两造甘蔗不同行距(1m、1.2m和1.4+0.3m)对比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1.2m行距的各项农艺指标较优,甘蔗产量和糖分较高。行距为1.4+0.3m的产量相对比1.0m行距的高,且风折率最低,而糖分比较低,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于甘蔗种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脂肪族共聚酯PBSA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于甘蔗种植,探讨了PBSA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厚度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生长和地膜降解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光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甘蔗萌芽率和地膜降解失重率,但具有相对较低的甘蔗产量;地膜厚度为0.009 mm的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甘蔗萌芽率和产量,但具有相对较低的地膜降解失重率.  相似文献   
4.
陆梅  田昆  莫剑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241-245
采用实地调查与In-situ取样技术及室内实验分析,对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现存4种湿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为活动干扰下,湿地类型从原生沼泽向沼泽草甸、草甸和垦后湿地演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现明显的衰减下降,其中有机质下降54.06g/kg,全氮下降1.96g/kg。(2)经F检验结果表明:4种湿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微生物总数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沼泽草甸>草甸>垦后湿地>原生沼泽;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为沼泽草甸>垦后湿地>草甸>原生沼泽;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层次现象,即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表聚性明显。(3)除原生沼泽之外的3种湿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人为干扰加速纳帕海湿地的逆向演替进程,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是对人为不同干扰类型与强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28日,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蒋洪在隆林县德峨乡检查高峰林场对口帮扶工作时提出三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