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大白菜的苗龄、接种方法、接种体浓度对接种软腐病菌的影响。采用L9(3^4)有重复正交设计试验得出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接种鉴定的适宜条件是:苗龄6~8片真叶;接种方法为横切、纵切各4mm(毫米);接种体浓度为10^7个/ml。利用该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44份大白菜资源进行苗期抗病筛选,得出抗病材料1份,中抗材料12份。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方式与通气量6个单因子对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装液量250mL的通气条件下,在PDA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7d,是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适宜产毒条件。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软腐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迄今对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综述了大白菜软腐病的研究成果,对今后软腐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优良解磷菌株诱变选育与解磷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解磷菌枯草芽孢杆菌X1055进行紫外线诱变选育,筛选到优良解磷突变株1055Y1。该菌株摇瓶培养72h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最高达到5.22mg/L,解磷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17.8%。在单因子试验筛选最适碳源、氮源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确定接种量、pH、KCl浓度等因素对突变株1055Y1解磷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应用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突变株1055Y1解磷培养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在250ml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10.21ml、pH6.75、KCl浓度0.12g/L时,突变株1055Y1解磷达到最佳水平,发酵液有效磷含量达到7.03mg/L。  相似文献   
6.
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其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威  孙剑秋  张淑园  张兰兰 《种子》2006,25(9):45-50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国际上重要的农业研究领域,被认为是植物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其防病原理主要是诱发植物本身潜在的抗病机能.综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概念及其特点,并从诱导植株的相关酶的活性变化、新蛋白的合成、细胞壁的保护反应以及植物抗毒素等方面综述了植物诱导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诱导抗病性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大白菜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程度作为4种生物诱导剂E-2—2—1、E-1—1—7、E-5-1-1、E-11-1-1与3种化学诱导剂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LS)、链霉素(LMS)筛选的标准,对大白菜软腐病寄主诱导剂进行筛选。表明,浓度为10^9cfu/mL的生物诱导剂E-2—2—1、E-1-1—7和2种化学诱导剂SA、LMS诱导处理大白菜幼苗后,POD活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5),初步筛选这4种诱导因子作为提高大白菜抗软腐病能力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8.
磷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中磷细菌的种类、数量、生态分布规律及其磷细菌解磷能力研究方法和解磷机制,论述了磷细菌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价值和潜力,提出了磷细菌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细菌型纯种发酵腐乳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原材料对细菌型腐乳品质的影响,对筛选的QU1.602藤黄微球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该菌株的生产性实验,总结了最佳工艺参数,对其他腐乳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黑龙江省代表性灰色梨孢菌株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稻瘟病菌粗毒素,以北方农业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抑制作用呈规律性变化,随着粗毒素质量分数的提高,抑制程度也相应地增强。根据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平均抑制率,龙粳14号、东农418号对粗毒素的毒害作用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松粳6号对粗毒素的抗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