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从作物水分胁迫系数的基本概念和FAO56的相关公式出发,考虑土壤临界含水量的时间变化,推导出了一个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比较全面地表达了土壤供水能力、作物潜在腾发量与作物所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将该公式和另一幂函数公式应用于山西潇河冬小麦田间水量平衡分析,两者对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都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也比较合理,模型的参数基本一致。与幂函数公式建立的模型相比,新公式建立的田间水量平衡模型具有待定参数少、求解结果稳定、易于收敛的优点,同时还能得到0~1 m土壤临界含水量变化曲线。该曲线反映了作物在土壤水分消退的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可能性大小,并得出土壤临界含水量在冬小麦生长前期较小,中期最大,后期较大。在返青~收获期,0~1 m深土壤临界含水量最大为290 mm,最小为215 mm,平均值为247 mm。这些结论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潇河冬小麦水肥生产函数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最小二乘回归失效的情况下,将偏最小二乘回归应用于山西潇河灌溉试验站冬小麦水肥生产函数建模。该方法可以克服多重相关引起的危害,建立合理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的水、氮、磷生产函数模型。由模型分析可知,水、氯、磷三因素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水肥耦合效应表现为水肥对产量的协同作用和氮、磷之间的竞争关系。随着作物耗水量的增加,氮、磷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而增加氮、磷投入亦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此外,还提出了氮、磷有效组合区域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河流域海拔3 500~4 500m范围内的植被种类及其分布的基础上,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从中发现植物物种38个,最多的是草本18种,其次是灌木13种;按科分,最多的是禾本科7种,其次是菊科6种。对样方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分是植被分布的控制性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增加,气温降低,植被覆盖度及平均厚度增加;特别地,河心沙洲由于河水的补给,供水充分,植被不受水分胁迫,植被覆盖度及平均厚度均远高于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区;该地区风沙地貌十分发育,可以通过水土保持增加植物可利用水量,从而提高植被覆盖度,实现固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