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采用涡度相关法,于2010年和2011年对江汉平原水稻-油菜连作田冠层CO2通量进行周年观测,研究该系统CO2源、汇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明显,各生育期平均CO2通量日变化幅度较大。将观测期通量数据插值后得到CO2净交换通量(NEE)的逐日变化过程,油菜收割后闲置期-中稻移栽期、分蘖期、拔节-抽穗期、乳熟期的平均NEE分别为1.63、-11.86、-20.61、-4.65g.m-2.d-1;水稻收割后的闲置期、油菜苗期-现蕾期、抽薹期、开花期、绿熟期平均NEE值分别为2.18、0.43、-5.00、-11.70、-13.91g.m-2.d-1。全年稻-油连作农田生态系统净CO2吸收量为19.26 t.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近32a(1980-2011)荆州棉花生长季降水量资料,针对棉花4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进行作物旱涝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荆州棉花生长季内发生的水分胁迫以渍涝为主,无干旱胁迫;苗期降水量普遍多于需求,渍涝风险高;蕾期和吐絮期发生渍涝的频率远高于干旱,且多发生大涝和重涝;花铃期干旱发生频率略高于渍涝。将研究区历年棉花产量分离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气象产量与各生育期旱涝程度的相关关系表现为,气象产量与全生育期和花铃期降水距需百分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吐絮期降水距需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棉花生长季内降水量超出需求越多,气象产量越低;除降水量显著偏少的年份外,降水越少,气象产量越高。通过采用距需百分率法划分棉花各生育期的旱涝等级,充分揭示了各生育期需水量与降水总量间的平衡与矛盾,对江汉平原棉花种植区不同旱涝年景及不同月份的田间水分管理与高效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水稻关键生育期冠层温度环境响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田环境下红外测温仪长期连续自动监测的水稻冠层温度,研究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冠层温度与光照、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天气现象等现有地面气象观测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在晴朗天气模式下以气温、大气湿度、作物蒸腾速率、总辐射辐照度为因子的水稻冠层温度模拟模型,回归模型和各回归系数经统计检验达1%极显著水平。旨在为通过气象监测预测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的机率、客观评价热害程度、制定生态或农艺避(抗)热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江汉平原盛夏极端热冷害频发.为确保中稻生产的安全性,2007年采用6个杂交中稻品种,按3个播种期进行分期播种试验, 重点研究了结实期热冷害的主要气象生态表征,即孕穗和抽穗热害、孕穗和抽穗冷害、孕穗和抽穗冷热(或热冷)并害、抽穗大幅变温害等6种类型;分析了7~8月各旬热害和冷害的发生频率,指出8月中旬为适宜抽穗期,并提出了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功能,实施避灾安全齐穗、调整现行播种期等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58年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汉平原寒露风的发生状况和演变趋势以及籼型杂交水稻寒露风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晚稻大都采用杂交水稻的情况下,对低温的抗性不及粳稻,其籼型杂交稻寒露风指标应连续3d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从双季杂交晚稻安全齐穗考虑,江汉平原日平均气温连续3d稳定通过22℃达80%保证率终日为9月6日,其现行籼型早熟杂交稻品种适播期宜安排在6月15日~20日.研究还揭示了在气候变暖后近十年中,连续3d稳定通过22℃终日明显提前.2011年9月连续遭受两次寒露风天气,比往年早且持续时间长,阶段低温创同期新低,其危害严重,故不能以单纯线性思维忽略气候变率的增大,盲目认为寒露风会因气候变暖而推迟.  相似文献   
6.
耿一风  黄永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138-140,161
利用荆州站1955—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在研究四季长度和起始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季节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季长变化上,荆州夏季季长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P0.01),秋、冬两季季长有极显著的缩短趋势(P0.01),即夏季以延长为主,秋、冬季主要表现为缩短,而春季季长无明显变化。季节起始日上,冬秋两季起始日期有极显著的推后趋势(P0.01),春、夏季则表现为极显著的提前趋势(P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