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弱层带抗剪强度经验公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软弱层带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边界条件。软弱层带的工程特性是其物质基础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软弱层带的抗剪强度与塑性、干密度和含水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提出了抗剪强度与三因子之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西南某水电站拟修建四条引水隧洞以及两条平行交通隧道,但工程区一般埋深1000-2000 m,最大埋深2525m,地处高应力区,目前已开挖的2000m洞段中均发现轻微至中等的岩爆现象。因此,在深埋、长大的隧道以后开挖过程中岩爆烈度如何显得十分敏感,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以强度脆性系数、应力系数等8指标为要素的岩爆预测模型,对12200m未开挖的辅助洞段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报效果较好。与地质分析判断相吻合,可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境内,属于西溪河4级梯级电站的第二级。水电站库区、尤其是库尾附近泥石流相当发育。在对该水电站库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库区泥石流当前的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泥石流的危害性和输沙量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对该水电站库区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某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性质,分析工程建设以及竣工后该区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类型;对水库诱发地震、水库滑坡涌浪、库岸再造、泥石流、库区浸没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价,并进行未来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5.
四川某电站库区泥石流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四川某电站库区的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其中最易发的四条泥石流沟产生条件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计算了它们的不同概率的泥石流总量,最后对该库区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评价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对电站的施工和运营均有重大影响。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怒江下游某水电站近坝库段,其稳定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坝址的选择和设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堆积体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其稳定性作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为坝址选择、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址区边坡的基本地质条件,根据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从结构面的不同规模及岩体结构的不同层次去研究斜坡变形破坏模式,将其分为整体破坏模式和局部破坏模式;从不同岩性的角度又将其分为基岩斜坡和堆积层岩体结构斜坡。并分别分析了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最后应用地质分析和稳定性计算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出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第四系堆积体边坡在最不利组合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潜在不稳定状态,表部局部存在块体失稳可能。  相似文献   
8.
雅砻江支流上某拟建水电站,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库尾右岸某大型泥石流沟,其于200年曾爆发百年一遇泥石流,堵塞江水5min左右,在阐述该泥石流沟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最后通过计算估测该泥石流沟动力学特征,并对其工程效应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某水电站库区骆驼沟为大渡河的一级支流,2005年7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彻底摧毁了进山公路,改造了与大渡河交汇处至以上1.6 km长的堆积区地貌,迫使骆驼沟改道,幸未造成人员伤亡。骆驼沟流域面积大,纵坡降缓,沟谷开阔,是一条比较成熟的河流,但却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支沟垄龙沟距主沟沟口很近,且为一条典型泥石流沟,能够为主沟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大量固体物质来源;(2)主沟汇水面积广,可形成大规模洪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能将垄龙沟大量固体物质带到沟口;(3)强降雨因素。此外,从地形条件及物源储量来看,骆驼沟泥石流正处在发展阶段,对沟口公路干线、居民建筑物依然存在较大的威胁,但对水电站库容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深厚覆盖层是叶尔羌河中游河段水利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分析研究该河段覆盖层的形成时代、物质组成、发育特征及成因类型对工程建设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作者通过对叶尔羌河流域118km(錾高坝址-大同乡)的实地调查并根据钻孔资料和物探测试成果,将中游段的覆盖层分为两大岩性组(Ⅰ岩性组(Qa3l)、Ⅱ岩性组(Qa4l))三大层。且将深厚覆盖层成因类型归纳为气候和冰川作用、"构造型"加积、泥石流加积作用及地形地貌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