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玉米、大豆间、混作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玉米和大豆是主要的作物之一。为探索玉米和大豆之间的最佳复合种植模式,为此我们进行了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梓桐镇叶家庄村,试验田为泥砂土,前作为早稻,供试玉米品种为掖单13,大豆为本地农家品种小青豆。 试验设4个处理:(1)每穴1粒玉米混播1粒大豆,简称混1;(2)每穴1粒玉米混播2粒大豆,简称混2;(3)每穴1粒玉米混播3粒大豆,简称混3;(4)1粒玉米间作2粒大豆,简称间作;以不间作播1粒玉米和播大豆分别为对照1和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6.8 m2。玉米种植规格为行距60 cm,株距28 cm,各处理玉米种植规格一致,每小区101株;处理(4)玉米大豆间距28 cm,大豆行株距与玉米相同;对照2大豆行距30 cm,株距14 cm,每穴2粒。  相似文献   
2.
大型水库自然水域水上种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在水面积82万亩的千岛湖水面上进行水稻无土栽培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0.832亩水面实收亩产571.8kg。1992年进一步扩大试种水上水稻6.2955亩单季晚稻亩产达626.6kg,1.803亩连作晚稻亩产432.9kg。从试验结果表明,上水种稻更有利于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具有更好的稳产性,主要表现为:(1)结实率高,有效穗多,千粒重高;(2)不怕旱和涝;(3)病虫危害轻;(4)抗倒...  相似文献   
3.
HACCP是一种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本文旨在探讨HACCP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把HACCP的原理和方法延伸到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分析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确定这些危害的关键控制点。1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分析茶叶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不当使用、产地环境污染和加工中污染是危害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棉花黄萎病防治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施用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植株干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植株干重和土壤微生物量也在的增加,而土壤微生物数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施用10~20 g/kg生物有机肥处理最大,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施用20~30 g/kg最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且防治效果在21.7%~75.0%之间。其中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施用20 g/kg防病效果最高,为52.6%;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施用30 g/kg效果最高,分别为75.0%、55.0%。总之,科学合理的施肥,不仅能够更好地使土壤微生物区系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最大程度上降低棉花病情,为棉花生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良好农业规范与认证: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是一套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包括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操作标准,它关注种植、养殖、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危害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竹林鸡农林系统模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模式运行3年后其水土侵蚀模数由年870t/ hm2 减至年2~3t/ hm2 ,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分别提高71%、4 0 %、93%和10 2 % ;年增加农村就业劳动力12 0 0工/ hm2 ,农户年增纯收入10余万元,其中鸡子系统经济贡献率占90 %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也在增加,土壤pH则相反,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不同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10~3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的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20~30、4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3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酶活性则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在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发现,本底有机质含量越低的土壤,施肥较不施肥的土壤养分、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3种土壤有机质组分、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肥3年后,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有机质组分含量、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均较不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土壤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和活性有机质组分(活性有机质、 中活性有机质、 高活性有机质)增加,活性有机质在3年后的增加幅度高于有机质总量,说明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高等、 中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2030 g/kg时养分吸收量最大; 低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在施用生物有机肥40 g/kg时养分吸收量最高。高、 中、 低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棉花产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20、 20、 40 g/kg时最大,较不施肥增加了54.05%、 37.15%、 104.08%。通过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土壤的本底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有机质组分、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越好,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存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活性有机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棉花苗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5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增加。其中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20 g/kg效果显著,中等有机质含量土壤和低有机质含量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30、40 g/kg效果显著。5种土壤酶活性施肥处理均高于对照(CK),并且土壤酶活性与施用量成正比。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 g/kg与其它处理相比变化显著,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和CMI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542*;在出苗后6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635**,其中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相关性最高。而CMI与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相关系数分别为0.542*、0.896**,在出苗后60 d分别为0.635**、0.842**,说明活性有机质相对于有机质与CMI关系更为密切。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与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在棉花出苗0 d和出苗后60 d存在显著相关,表明活性有机质与土壤酶活性能够较好的反映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企鹅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鸟类,且经常吞食异物。本文对一只巴布亚企鹅摄食尾羽后进行胃镜取出,胃内已穿孔的部位通过钛合金钳子固定后自行愈合的方法进行处置,通过后续治疗后,该企鹅食欲正常,健活动状态正常,痊愈。本文对于了解圈养巴布亚企鹅摄食异物后处置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