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草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林牧业发展的基础,探究灌木、草本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揭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历史记录数据库,采用吴征镒植物区系分区方法,对香格里拉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区系特点与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共有121科619属2442种,其中草本植物占优,有94科514属2048种.2)在科、属构成中,优势科属明显,单种科、寡种属比例高,占比分别为32.23%和51.05%,中国特有属极其丰富,共有28种.3)区系成分多样,含有13个科地理成分及15个属地理分布类型,科的区系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1.29,热带分布型稍占优势;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且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0.39,温带分布型占据主导地位.4)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占比逐渐降低、温带区系成分逐渐上升,物种丰富度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峰值位于2600~2900?m和3200~3500?m处,各海拔段草本物种数量均极显著高于灌木(P?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漆树生漆产量,科学合理割漆,促进漆林可持续经营.[方法]以四川宜宾明威乡种植基地立地条件、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漆树品种'盛禾绿漆'幼龄漆树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间隔期与刀数的割漆方法,测定漆树生漆产量,探讨2个割漆因子对漆树产漆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割漆间隔期的生漆产量均有明显差异,在不同间隔割漆模式下,模式3间隔7 d的生漆产量最高,平均单株产漆量可达73.07 g,表现出稳产性和高产性,建议推荐为生产中采用的割漆间隔模式;(2)不同割漆刀次的产漆量随着刀数次序递增,漆树生漆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第6刀次时达到单刀产量最大值18.03 g,可占全年生漆总产量25%以上;(3)建立的单株割漆刀数与单口产漆量的二次回归模型,R2为0.772,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生产季漆树的泌漆规律,可以用来预测漆树的全年产漆量.[结论]研究初步证明了割漆间隔期、割漆刀数与漆树生漆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漆林的生产经营中应该采用适当的割漆技术参数,有利于漆林丰产经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化解村级不良债务有利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农村税费改革明确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化解村级不良债务,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稳定农村大好形势的有效措施。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和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茶树类型和产地来源影响普洱茶品质,而茶树类型和产地不同,其冠层光谱也存在特征性差异。因此,利用这一特征差异,可明确普洱茶鲜叶来源,对保证普洱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景东、景谷、澜沧、宁洱4个典型普洱茶山的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为研究对象,用地基光谱测定仪测定其野外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分析它们之间的光谱反射特征和差异性,揭示云南普洱茶树的地基光谱反射规律。结果显示:(1)不同普洱茶树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存在差异,在近红外波段上,古树茶与台地茶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可区分,古树茶与大树茶两者光谱反射相近似,古树茶平均反射率高于大树茶;(2)不同类型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上表现为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同类型茶树冠层叶光谱反射率表现为澜沧>景东>景谷,与3地年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3)754、801、891 nm波长可作为选择区分3种类型普洱茶的理想波长,其中801 nm可作为区分不同地区古树茶的特征波长。  相似文献   
5.
精确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有利于掌握森林资源碳储量的分布特征,该研究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基于国产高分一号(GF-1)全色多光谱(Panchromatic Multispectral Sensor,PMS)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数据,提取波段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地形因子,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F-1影像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的精度效果最佳,决定系数为0.77,均方根误差为27.53 t/hm2;普达措国家公园森林地上生物量为7085614t,平均生物量达136.01t/hm2,表明公园内寒温性针叶林发育完好;海拔3 500~4000m区域森林生物量平均值最高,为126.56t/hm2,与生态保护目标分布范围相符;不同坡向生物量存在差异,阴坡和半阴坡平均生物量高出其他坡向20.48%,立地条件较优。研究结果证实基于GF-1优化的生物量经验模型具有对亚高山天然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潜力,对区域森林资源的有效科学管理和维护森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草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林牧业发展的基础,探究灌木、草本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揭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历史记录数据库,采用吴征镒植物区系分区方法,对香格里拉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区系特点与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共有121科619属2 442种,其中草本植物占优,有94科514属2 048种。2)在科、属构成中,优势科属明显,单种科、寡种属比例高,占比分别为32.23%和51.05%,中国特有属极其丰富,共有28种。3)区系成分多样,含有13个科地理成分及15个属地理分布类型,科的区系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1.29,热带分布型稍占优势;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且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0.39,温带分布型占据主导地位。4)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占比逐渐降低、温带区系成分逐渐上升,物种丰富度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峰值位于2 600~2 900 m和3 200~3 500 m处,各海拔段草本物种数量均极显著高于灌木(P < 0.01)。本研究旨在展现“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的植物多样性和同纬度地区植物分区特点,对当地灌木和草本植被生态修复物种选择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