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薰衣草精油改善壳聚糖基食品包装膜的应用品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现有壳聚糖基食品包装膜的机械性能和防水性能,该文使用浇铸-蒸发-碱浸法制备了添加薰衣草精油的壳聚糖基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膜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薰衣草精油添加量对膜的厚度、机械性质、可挥发物质量分数、接触角、水溶性、溶胀性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成分占据了壳聚糖骨架中的部分官能团的位置,降低了壳聚糖分子中共价键的振动强度,同时膜中可以与水形成亲水键的自由H基团减少,膜的含水量降低。薰衣草精油的添加,增大了膜中壳聚糖乙酸盐的含量。膜的厚度和薰衣草精油添加量并不成线性关系,所得膜的厚度范围为(20.60±0.34)~(23.35±0.65)μm。随着薰衣草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8%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3.44±0.33)MPa和3.74%±0.02%。与壳聚糖膜相比,薰衣草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的可挥发物质量分数较低,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2%时,可挥发物质量分数最低,为8.98%±0.05%。薰衣草精油的添加,增大了膜的溶解性,但膜在水中的溶解度均不大于(1.21±0.04)mg/100 g,属于难溶物质范畴。膜的接触角和溶胀指数都随薰衣草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即当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10%时,膜的接触角和溶胀指数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73°±0.32°和0.62±0.01。薰衣草精油的加入改善了由浇铸-蒸发-碱浸法制备的CS基复合膜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研究结果为薰衣草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海洋拮抗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的生防效果,研宛该酵母与不同浓度碳酸氢钠(NaHCO3)和尼泊金酯钠盐配合使用对冬枣果实采后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的防治效果,以及碳酸氢钠和尼泊金酯钠盐对R.paludigenum酵母生长的影响.体内(in vivo)、体外(in vitro)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和尼泊金酯钠盐对R.paludigenum的生长均没有影响.同时,碳酸氢钠和尼泊金酯钠盐对酵母菌在冬枣果实伤口上的生长也没有抑制作用.但当R.paludigenum与0.3%NaHCO3、0.012‰(W/V)尼泊金乙酯钠或尼泊金丁酯钠溶液结合使用时可显著抑制冬枣果实黑斑痛的发生;其中,R.paludigenum与0.3%NaHCO3合用对控制冬枣果实黑斑病的效果最好.说明R.paludigenum与某些食品添加剂结合使用在控制冬枣果实采后病害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智能虫情测报灯对农业生产中及时察觉虫害、虫灾问题起重大作用,准确的害虫分类识别是给虫情测报提供可靠数据支撑的关键。该研究对智能虫情测报灯所需核心识别算法进行改进,针对分类目标多尺度、存在多种相似非目标害虫干扰、易产生目标粘连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ask-RCNN(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模型的害虫图像智能识别模型。该模型使用DeAnchor算法改进Mask-RCNN的锚框引导机制,使用NDCC(novelty detection consistent classifiers)训练分类器进行联合分类和检测,改善非目标杂虫的误识别问题。改进后模型对无杂虫、不同虫体密度图像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6.1%,最密集时可达90.6%,比原Mask-RCNN模型识别准确率平均提高4.7个百分点。对于含杂虫图片,在仅有非目标的图片识别中,误检率降至9%,非目标与目标共存且密度为40虫/图的误检率降至15%。试验表明,该文所提模型在现有分类模型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密集区域的检测能力,改善了非目标误识别问题,在实际检测环境下的害虫分类识别精度更高,可为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应用能力培养视角,对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开展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案例与专题教学、信息技术运用和改变考核方式等,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