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为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框架下中日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贸易走向,以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2011—2020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和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预警信息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2012—2021年我国出口日本近十年被扣留召回数据,分析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加入RCEP对中日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日两国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中,部分领域呈现互补性,整体竞争关系不强;RCEP对中日两国动植物及其产品贸易有正面推动作用,有利于两国持续开展贸易合作。建议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以提高我国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减少中日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碳纳米材料具备纳米材料的特性,在农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加,正缓慢地推动着农业生产上的变革。文章主要综述了碳纳米材料在农业环境改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目前由于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农业时,必须重视相应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引导农业纳米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问题由于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一直备受关注,粮食产量预测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同样不容忽视。长时间以来,很多研究者都针对此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大规模的作物产量预测提供了快速、精确的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目前常用的遥感估产模型以及将遥感技术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进行作物产量预测的方法,并分析了遥感技术在作物产量预测上面临的问题,为遥感估产技术指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晓杰  张京  高俊峰  洪昕  黄佳聪  李骏 《土壤》2023,55(6):1272-1278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之一是流域上游区域的氮磷流失。圩区作为太湖上游平原区域的主要地理单元,具有复杂的水文与氮磷流失过程。针对圩区科学氮磷识别与高效管控是太湖治理的关键。本研究以太湖上游平原圩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氮动态模型(Nitrogen Dynamic model for lowland Polder systems,NDP)和磷动态模型(Phosphorus Dynamic model for lowland Polder systems,PDP)模拟圩区氮磷流失的动态过程,并基于圩区氮磷流失机制进行管理情景定量模拟与氮磷减污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圩区氮磷的年平均流失强度分别为40和1.75 kg/ha/yr,高于太湖流域的平均氮磷流失水平;2)当圩区外部水质控制为Ⅳ类时,氮磷流失强度分别为37.54和1.58 kg/ha/yr,圩区截流氮磷量分别增加4.9%和9.9%,高氮磷流失级别的圩区数量分别减少26.2%和63.8%;3)如将圩区内5%的水田转化为水体,氮磷流失强度分别为36.73和1.72 kg/ha/yr,圩区截流氮磷量分别增加6.6%和1.7%,高氮磷流失级别的圩区数量分别减少46.2%和22.5%;4)圩区氮磷的流失机制具有明显不同,圩外水质目标对于圩内磷的流失影响较大,圩内的水体和坑塘等对于氮滞留和净化更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