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针对小蠹虫对森林的危害隐蔽强,症状滞后性明显,在其早期发生时进行遥感识别非常困难。该文基于干旱和虫害存在一定的时滞相关性的假设,提出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预报小蠹危害的方法。以遭受大面积连续干旱和小蠹危害的云南省中部的石林县为案例区,利用Landsat数据,建立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Ts)特征空间,估算逐像元TVDI。基于地面小班调查的虫害等级数据(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比较不同虫害等级斑块TVDI差异。同时,以持续干旱2011年轻度受害区为例,结合受害前后云南松林NDVI差值(difference of NDVI before and after the forest attacked by bark beetles,d NDVI)表征实际受害程度的方法,建立TVDI与d NDVI的关系,对2012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15年,受害区整体呈下降趋势,TVDI由西向东逐渐变大。健康云南松林TVDI显著高于虫害云南松林(P0.05),且虫害越严重,TVDI越小;2011年,TVDI与d NDVI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以用线性模型进行拟合,拟合决定系数R2为0.322。采用模型对2012年实际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得到预测与实测d NDVI均方根误差RMSE为0.237。在整体干旱的环境下,相对湿润的地方小蠹虫害更严重。因此,可以根据TVDI空间分布特征,找出TVDI相对较小的区域,作为虫害可能发生的重点关注区域,该研究对及时发布虫情监测信息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兰陵溪小流域主要退耕还林植被土壤渗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GIS在兰陵溪小流域内生成80 m网格进行规则布点采样,对退耕还林后的主要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渗透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渗透速率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2)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在0-5 cm层差异较大,而在5-10 cm层则没有显著性差异。(3)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的初渗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土壤稳渗速率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4)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都随着坡位的降低而减慢,其中0-5 cm层比5-10 cm层下降得更快,初渗速率比稳渗速率下降得更快。(5)Kostiakov模型对该文研究的土壤渗透速率的回归效果极显著,可以在类似条件的地区推广。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连续干旱下,云南省森林植被遭受到了缺水和虫害的双重威胁。为明晰在干旱和虫害干扰下植被的状态及其变化,以墨江县为例,基于2006—2015年间MODIS的EVI产品数据、气象数据和虫害信息,开展了植被指数对气象数据和虫害信息的敏感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低谷深度指数DEVI和一个考虑滞后性的EVI预测模型。研究表明:(1)EVI对降雨量的响应存在时间尺度效应和滞后性。在月尺度上,EVI与同期降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滞后性分析发现,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存在明显滞后效应,对温度和降雨量响应的滞后期分别为2个月和1个月,且植被对温度的滞后响应高于对降雨的滞后响应。考虑降雨量和温度的滞后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下个月的EVI(r=0.84)。(2)虫害和干旱干扰会降低植被对气候的响应敏感性。(3)DEVI指数在虫害年份(0.045±0.014)显著高于非虫害年(-0.003±0.01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