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了在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进水流量、水位高度、湿干比及运行周期4个可控因素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C/N可提高总氮去除效率,4个可控因子对污水总氮的去除有显著影响,进水量是总氮去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干湿比的影响强度随着C/N的增大而增加,当C/N为1∶1和3∶1时,总氮的去除效果最优组合为:水位高度为50cm,湿干比为2∶1,周期为24h且进水流量为80cm·d-1;当C/N为5∶1时,总氮的去除效果最优组合为:水位高度为25cm,湿干比为1∶1,周期为24h且进水流量为80cm·d-1。  相似文献   
2.
产甘露聚糖酶的棘孢曲霉常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常温保存法对产甘露聚糖酶的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Nakazawa QH1)孢子存活率及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悬液保存法、无菌水法和甘油保存法分别对棘孢曲霉孢子进行常温保存研究,定期对其存活率和生物特性进行检测。[结果]采用无菌水保存法保存棘孢曲霉时的存活率高,被保存的菌种更易存活。[结论]该研究为更好地保存真菌菌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凌大炯  章家恩  欧阳颖 《土壤》2007,39(4):514-521
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并目益成为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包括土壤的盐基离子以及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的淋溶、土壤营养、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土壤结构、土壤矿物风化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他学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了在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进水流量、水位高度、湿干比及运行周期4个可控因素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C/N可提高总氮去除效率,4个可控因子对污水总氮的去除有显著影响,进水量是总氮去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干湿比的影响强度随着C/N的增大而增加,当C/N为1:1和3:1时,总氮的去除效果最优组合为:水位高度为50 cm,湿干比为2:1,周期为24 h且进水流量为80 cm·d-1;当C/N为5:1时,总氮的去除效果最优组合为:水位高度为25 cm,湿干比为1:1,周期为24 h且进水流量为80 cm·d-1.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砖红壤盐基离子迁移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发育于玄武岩的砖红壤进行了室内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结果表明:(1)酸雨淋溶土壤会引起土壤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以土壤中的K+最易于淋失,Ca^2+、Mg^2+的淋失量最大。酸雨pH愈低,Ca^2+、Mg^2+、K^+的迁移量愈大。酸雨淋溶土壤的时间越长,盐基离子的迁移量越大。(2)土壤经≥5d的酸雨淋溶后,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均随淋溶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酸雨的pH不同,则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所受的影响不同。(3)与原土壤相比较,短期(≤5d)的酸雨淋溶,可使土壤交换性Ca^2+、K^+以及强酸性(pH≤3.0)酸雨淋溶的交换性Mg^2+增加;土壤被酸雨较长时间(≥10d)淋溶后,则会降低土壤交换性Ca^2+、Mg^2+、K^+的含量;不同时间的酸雨淋溶,均会降低土壤交换性Na^+的含量。(4)土壤经酸雨淋溶后,某些矿物会发生风化,释放出盐基离子,也会使部分交换性盐基离子转成非交换态。  相似文献   
6.
目前使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往往由于输入数据与实际系统不同步,引起对预测和调控的误差和失败。动态数据驱动应用系统(Dynamic Data Driven Application System,DDDAS)以动态运作方式,集实时模拟、实时测量、自动反馈和控制管理于一体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模拟存在的问题。本文简述了DDDAS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以该系统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农田定量灌溉和河流污染监控中的具体应用为例,进一步阐明了DDDAS在农业和环境科学中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DDDAS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