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土地利用进行布局优化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引入系统保护规划理论,以县级区域为评价单元,构建了生态环境压力测算模型,并对各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构建生态用地需求模拟模型。结果显示:(1)处于低压力等级的县市只有13个,处于中压力等级的县市最多,有44个,处于高压力等级的有6个,生态环境状况并不理想。(2)生态用地空缺较大的县市主要集中在江苏北部地区,生态空缺区域分布集中。研究中构建的生态环境压力测算模型及生态用地需求模拟模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压力进行评价和对生态用地需求进行模拟,能得到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改进思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驱动因素,构建基于生产函数市场修正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并以南通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资本、人口等对土地资源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土地呈现集约利用趋势,土地市场发育能有效减少土地过度性损失。研究结论:将制度变量引入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能更好的模拟和预测建设用地规模变化。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已成为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研究的热点。针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和水环境质量2大方面的影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对水文要素的影响和影响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地下水与地表水循环2个方面。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泥沙输出和造成水污染。目前,在基础理论与机理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水土复合系统及时空耦合研究较少,缺乏统一指标、对比集成分析,在模型研究与GIS,RS融合方面还有待完善。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理论建设、机理研究、集成分析、模型融合。  相似文献   
4.
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最具生态经济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综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调研数据,运用替代市场技术对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发现:天然湿地单位面积生态经济价值大于人工湿地,但是人工湿地单位面积的直接价值大于天然湿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体现近期经济利益的直接使用价值的重视,对支撑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间接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的忽略,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从评估的盐城海岸带湿地主要生态价值看,净化、干扰调节和水分调节是该湿地的主要功能,从湿地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经济价值来看,草滩和芦苇的生态经济价值最大,因此,这两种湿地类型应是盐城海岸湿地中重点保护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探究快速城镇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响应机制,对流域景观规划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综合景观格局指数、应用SCS与InVEST、偏相关分析等模型与方法,在刻画景观格局以及雨洪调节、水土保持、水质净化3种典型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异特征基础上,重点探讨子流域尺度上水生态系统服务对不同景观格局特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景观组成和配置对3类典型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中,大部分结论与现有研究结论或认识一致,但也发现太湖流域耕地、林地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均能改善河流水质,子流域中的湿地稀少斑块有利于减少面源污染。控制耕地规模、优化耕地与水体距离、减少坡耕地可以有效提升3种水生态系统服务;增加滨水地带林地面积并提高其斑块边缘密度、增加子流域湿地、草地比重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水体污染;湿地、草地这类关键少量的景观类型的增加是提高水质净化服务最有效的途径。为更全面准确地刻画格局与水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关系,还需在生态系统服务流、非线性关系和阈值、不同格局特征对服务的相对贡献等方面开展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揭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机理对保障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下的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首先构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然后以溧阳市为研究区,实证分析了耕地撂荒的程度、空间格局等特征,并探究了其影响机理,最后提出了治理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1) 2019年溧阳市耕地撂荒面积1 344.48 hm2,撂荒率为3.03%,各村撂荒率介于0.01%~54.26%,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2) 溧阳撂荒高密度区主要聚集在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发展水平高和旱地比例高的区域,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撂荒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3) 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乡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流失加剧了耕地撂荒程度;而高比例水田、道路密度等基础条件和土地流转、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能有效抑制耕地撂荒。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耕地撂荒应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未来一方面应该继续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吸引农业资本下乡,创新"旅游业+农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非农产业发展水平高和劳动力流失严重的农村积极推行耕地流转,并继续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等举措来预防、治理耕地撂荒。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小尺度的耕地保护与撂荒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差异及村庄发展状况,科学划分乡村类型,是编制村庄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基础。本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从生产、生活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村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产业3个方面构建乡村发展状况评价模型,系统分析村庄土地多功能性和乡村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状况,识别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各类型乡村发展路径,为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乡村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