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篇
农作物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提高大豆产量,除选育高产品种外,从栽培方式上改善群体光照条件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则是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从单一品种群体的合理密植与不同作物间作套种的研究,发展到同一作物“种内”不同生态类型的搭配种植。试图利用不同品种的植株高低,成熟早晚或株叶型差异等特点进行搭  相似文献   
2.
1980~198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品种间作,其复合群体的受光面、受光时间和透光率较同一品种单作高;(2)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的效果较单施无机氮肥稳定,并提高了氮肥的有效用量;(3)在本地区黄河冲积物发育成的土壤中,B、Zn、Cu、Mo、Mn等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多数在临界值以下,施用这些微量元素有较好的效果;(4)以上三项措施综合应用,其相互作用亦为正值。  相似文献   
3.
1986~1990年我们进行了夏大豆品种、密度、施肥、灌水等主要栽培措施与综合丰产的研究与应用,认为菏泽地区夏播大豆由于可供其生长的时期相对较短,以选用生育期100天左右,株形紧凑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较易获得每亩200kg以上的稳定产量。栽培措施要点是:以增加群体密度、采用氮磷配合施用;有机肥、无机肥与微肥配合施用,以提高光合与固氮能力,并使植株生长稳健、营养与生殖生长协调,促进养分向生殖器官输送。花荚期叶面施肥与结荚、鼓粒期迂旱浇水,延长叶片与根瘤的功能期,使养分充分运入籽粒,以提高粒重,充分发挥大粒品种籽粒的养分贮藏功能。  相似文献   
4.
林贤齐  陈慧琴 《大豆科学》1992,11(2):159-165
经田间试验,对不同产量水平大豆的生育动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淮流域夏播大豆,以选用生育期近100天,株形紧凑的中秆或矮秆品种,适当提高密度,较易获得200kg/亩以上的稳定高产。其株高、单株干重与叶面积增长积累动态,呈苗期较慢,花荚期开始转快,鼓粒期减缓的“S”形曲线,各转折点变化较小,曲线较平滑有利于高产。200kg/亩以上大豆的生物产量与粒/茎较高,在提高单株荚、粒数的基础上,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程度相对加强,较高的叶面积系数与干物质积累,尤其是鼓粒期间保持较高的光合势与群体干物质增长量,是取得200kg/亩以上产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