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刀鲚食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胃内含物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刀鲚(Coilia nasus)食物组成及其食性转变。基于胃内含物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刀鲚食物重量百分比(W%)在小个体(<99 mm)、中等个体(100~150 mm)和大个体(>150 mm)间两两差异显著;出现率(F%)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大个体与其他 2 个体长组差异显著,后两者无显著差异;数量百分比(N%)各体长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以上 4 种指数综合显示,小个体和大个体刀鲚分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虾鱼类,中等大小个体刀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F%、N%和 IRI%占优势)和鱼类(W%占优势);碳氮双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亦表明,虾类和鱼类对大个体刀鲚有较大的食物贡献率。刀鲚的δ15N 随体长线性增加,δ13C 与体长呈二次多项函数关系,大个体的δ15N[(15.18±0.79)‰]和营养级(TL: 3.63±0.23)显著高于中等个体的δ15N[(13.87±0.68)‰]和 TL (3.26±0.20)(P<0.01),δ13C 差异不显著(P>0.05)。胃内含物法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刀鲚在生长发育中发生了食性转变,转变前后分别以水层和底层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推测其作为优势种对该水库底层和水层食物网的营养耦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富硒谷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原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量指标等方面规范了富硒谷子绿色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张掖市黑小麦的生产,根据近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原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量指标等方面,规范了黑小麦优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春油菜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油菜病虫害,提升春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水平,以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跳甲为防治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选择咯菌腈与吡虫啉、噻虫嗪混合或单独拌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油菜的出苗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杀虫剂拌种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大于杀菌剂;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均高于单独拌种;吡虫啉+咯菌腈拌种对油菜跳甲、春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最高,分别可达66.80%和72.98%。春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梯度式增加,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产量分析,最佳播种密度为28.5~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以生产中综合表现良好的鹰嘴豆品种陇鹰1号为对照,对5份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鹰嘴豆资源材料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以张鹰5号和张鹰7号产量表现较高,均较对照品种陇鹰1号增产。其中乌江镇永丰村试验点分别增产17.65%、20.00%;新墩镇分别增产20.28%、16.00%;花寨乡分别增产11.55%、16.34%。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鹰嘴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以张鹰7号最高,为0.808 5;张鹰5号次之,为0.664 1。这2份材料丰产性较好,适合在河西地区种植。综合分析表明,5个鹰嘴豆材料在乌江镇永丰村整体表现最好,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高于3 400 kg/hm2,增产显著,这2个品种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推广,也可在该地区进行多品种筛选和鉴定评价研究;新墩镇试验点整体产量中等,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达到3 000 kg/hm2以上,说明新墩镇地区的气候条件可筛选种植部分品种;花寨乡试验点折合产量均偏低,说明鹰嘴豆不适宜在该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畜牧业在农业中的经济地位快速提升,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规模化养殖迅猛发展,农民来自畜牧养殖业的收入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发达地区收入比例已经突破种植业,占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尽管如此,畜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畜牧业生产方式还相对落后,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整体水平不高,资源得不到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张掖市黑小麦的生产,根据近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原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量指标等方面,规范了黑小麦优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原粮生产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产量指标等方面规范了富硒谷子绿色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