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刺拍寄蝇Petina erinaceus在本县每年发生一代,发生量很大,是抑制粘虫发生的一种天敌。一、生活史据观察刺拍寄蝇蛹期长10~11个月,越冬蛹翌年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多迁飞到麦田,成虫期20~30天,卵期3~5天,幼虫期20天左右。完成一个世代约需320~340天。  相似文献   
2.
1979年以来,鳃蚯蚓(Brunchium sp.)在冀西北稻作区发生达十多万亩,一般造成减产30%左右,成为该区水稻生产的障碍之一。1983-1987年作者对稻田鳃蚯蚓的生活规律与防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经过室内外结合,田间实地调查,多点药剂防治试验示范,基本掌握了鳃蚯蚓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办法,1987-1990年将防治措施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调查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于果萼图像的猕猴桃果实夜间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猕猴桃的棚架式栽培方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猕猴桃采摘机器人夜间识别的方法。采用竖直向上获取果实图像的拍摄方式,以果萼为参考点,进行果实的识别,并测试该方法对光照的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果萼能够有效的识别猕猴桃果实,成功率达94.3%;未识别和误识别的果实一般出现在5果及5果以上的簇中,原因是果实相互挤压导致的果萼部分不在果实图像的中心区域,以及果实之间的三角区形成暗色封闭区域;光照过小或过大会导致成像模糊或过曝,对正确率有细微影响;识别速度达到了0.5 s/个。因此,基于果萼的猕猴桃果实夜间识别方法在正确识别率和速度上都有很大提升,更接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