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7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矮化中间砧是目前我国苹果栽培中主要的致矮手段,但在提早结果的同时存在树势早衰的现象,而有关矮化中间砧的果树氮素需求规律及其氮素与树体生长和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氮素施用量对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矮化中间砧的果树栽培中氮肥的科学施用和高效利用以及防止树体早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三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Borkh cv.Fuji/SH6/M.hupehensis Rehd)为试材,于春梢萌芽前,设置3个氮肥施用水平(N 50、100、200 kg/hm2,分别以N50、N100、N200表示),同时每棵树施15N-尿素0.5 g。于春梢旺长期、春梢缓长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茎尖和细根的激素含量;植株停止生长时,测其春、秋梢长度,并整株解析,称量各部分鲜重、干重,测植株全氮及其15N丰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密切相关,春、秋梢长度、树体鲜重及植株全氮均以N50处理最低,N100次之,N200最高,但15N的利用率趋势正好相反,为N50N100N200;细根鲜重以N100处理(34.06 g)最高,N200(28.36g)次之,N50(22.47g)最低。施氮水平对茎尖和细根的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变化及其比值有较大影响。春梢旺长期和春梢缓长期茎尖、细根中的IAA和GA含量均为N50N100N200,而ZR和ABA的含量则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50N100N200;春梢缓长期与春梢旺长期相比,除细根中GA含量(N50、N100、N200处理分别为5.13、5.68、6.17 ng/g,Fw)有所升高外,各器官的IAA、GA、ZR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两时期茎尖和细根的ZR/GA、ABA/GA比值均以N50处理最大,N100处理次之,N200处理最小;同一器官不同处理间(IAA+GA+ZR)/ABA比值也存在差异,N20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氮肥施用量在50 kg/hm2到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生长促进型激素含量、植株全氮和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但15N利用率显著降低,且ZR/GA、ABA/GA比值逐渐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N100 kg/hm2是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适宜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细根生长,同时可延缓树势衰老,促进成花,保证苹果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中的氮肥充足和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2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于2011年盛花期(5月10日)、新梢旺长期(6月11日)、花芽分化期(7月10日)、果实膨大前期(8月7日)、果实膨大后期(9月7日)、果实成熟期(10月11日)7个时期采样并测定。[结果]在同一生理期内,SPAD值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以CK值最低,各处理大于CK,且各处理间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从盛花期(5月)至果实采收后(11月),各处理SPAD值含量变化规律也一致,即由盛花期至果实膨大前期SPAD值含量逐渐升高,在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范围,果实成熟期后逐渐降低;各处理提高和维持SPAD值含量效果最佳为处理2、5(分别喷CaNO3、新禾丰果蔬钙肥)。喷施钙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富士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果重、套袋数目、单株产量等各项指标,但不同类型叶面喷施钙肥对提高富士苹果不同品质指标的效果也不同,其中处理4[喷施众德(康朴盖美膨)]对提高富士苹果品质效果最佳,处理3、8对提高其产量效果最好。各处理果实中元素含量顺序均表现为:K含量最高,其次是N、P,其他中、微量元素含量由大到小顺序分别为Mg、Ca、Fe、B、Zn、Cu。以Ca元素为中心,与果实品质、贮藏性密切相关的K、Mg与Ca呈正相关,其他各元素(除Cu外)与Ca也均呈正相关,其中Ca与K相关系数为0.74**,达极显著相关。各元素(除K、Cu)与果实硬度均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各元素(除Cu、Zn、B)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正相关,但仅Ca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与可溶性糖含量正相关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74**;各元素(除Cu)与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Ca、Mg与单株产量间正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80**。[结论]喷施钙肥能够显著提高富士苹果品质和同时对果实中各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亮  李洪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19-7220,7223
选取辽宁省149处乡村休闲型旅游地为样本,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从空间分布聚集度、空间分布均衡性、空间连接度和空间通达度等方面,分析乡村休闲型旅游地的旅游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形态,且分布的均匀度很低,表现出较强的近邻正效应;交通网络连通性很高,基本形成了较为稠密的旅游交通网络;通达性最好的节点主要集中于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南地区,而通达性较差的节点则主要集中于辽宁西部城市群和辽宁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以2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苹果矮化中间砧幼树当年及翌年15N 吸收、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肥利于幼树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更利于翌年树体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以不施氮肥(N0)处理为对照,适量施氮肥(N100)或过量施氮肥(N200)条件下均通过促进根系生长进而促进地上部生长,且 N100处理对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N200更为显著。氮肥施入至春梢旺长期和春梢停长期,N100处理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根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 N100>N200>N0,且春梢旺长期根系15N 分配率为 N100(42.93%)>N200(37.10%)>N0(26.39%),春梢停长期各处理根系15N分配率由高到低仍为 N100(28.61%)>N200(20.30%)>N0(14.27%)。至秋梢旺长期,N100处理生长势显著高于N0,但各器官15N分配率无显著差异;N100与N200处理树体生长势无显著差异,但N100处理地上部15N分配(85.93%)显著高于N200处理(77.28%),根系15N 分配率(14.07%)显著低于N200 处理(22.72%)。至翌年春梢旺长期,N100树体生物量迅速增高至N0 的175.83% 和N200 的176.41%,根冠比和根系15N 分配率显著低于N0和 N200。N200处理始终保持较高的根冠比和根系15N分配率但不利于地上部生长。冬季叶片脱落是苹果矮化中间砧幼树最大的氮流失途径,流失量为当年氮吸收量的44.56%~51.25%。  相似文献   
5.
供应铵态和硝态氮对苹果幼树生长及15N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大田栽培条件下,苹果矮化中间砧幼树生长及对不同形态15N的利用、分配特性。【方法】以1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硝态氮和铵态氮对苹果幼树生长及15N利用和分配的影响。【结果】施肥46 d后,15NO3-15N利用率为3.43%,显著高于15NH4-15N利用率(1.19%)。施用NO3--N后树体生物量、根冠比显著高于NH4+-N,根系中15NO3-15N分配率为27.91%,显著高于15NH4-15N分配率(25.13%)。施肥118 d后,NO3--N肥效降低,表现为树体生物量显著低于NH4+-N处理,15NO3-15N利用率为4.08%,与15NH4-15N利用率相比差异不显著;根系15NO3-15N分配率为31.19%,显著高于根系15NH4-15N分配率(25.10%)。【结论】大田栽培条件下,硝态氮肥效快于铵态氮,利于树体生长和根冠比的迅速提高,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铵态氮与硝态氮肥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2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了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T1-中间砧全埋;T2-中间砧埋1/2;T3-中间砧全露)对苹果幼树叶片保护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生长与中间砧埋土深度关系密切,新梢长度、新梢粗度、株高、总鲜重、细根生物量均以T1处理最高,T3处理最低,且二者差异显著;各处理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变化规律一致,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均以T1处理最高,T3处理最低,SOD和CAT随着季节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月初达最大值;植株全氮量、15N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以T1处理最大,T3处理最小,表明中间砧全埋处理能增强叶片保护酶活性,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树势。  相似文献   
7.
以4 年生富士/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过量灌溉条件下起垄栽培对富士苹果生长和15N-尿素利用、 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灌溉条件下,与平栽处理相比起垄栽培处理在春梢停长期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1.70倍和1.69倍,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了63.60%,根系活力和细根生长量分别提高1.44倍和1.68倍; 在秋梢停长期也表现出相似规律。起垄栽培与平栽处理在春梢停长期树体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4.40%和3.86%,差异不显著; 到秋梢停长期分别为5.16%和4.02%,差异达显著水平。起垄栽培植株营养器官15N 分配率均高于平栽,其中以细根最为显著,且随物侯期的推移差异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一年生平邑甜茶盆栽幼苗为试材,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聚天冬氨酸施用量对平邑甜茶生长及氮素利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的生长及对15 N的利用率在生长前期均以低水平聚天冬氨酸处理最高,但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它们则随着聚天冬氨酸量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各处理的15 N分配率均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随着生长期的推进,植株15 N分配率表现为随着聚天冬氨酸施用量的增加,植株吸收的15 N分配到地上部的比值越高。施用聚天冬氨酸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损失,并且聚天冬氨酸用量越高效果越明显。总之,施用聚天冬氨酸显著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及对15 N的吸收利用,降低了土壤氮素的损失,以施PASP 400mg/kg土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2 年生大田栽培矮化中间砧富士苹果(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和乔砧富士苹果(宫 藤富士/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通过春季土施15N–尿素研究了SH6 矮化中间砧对苹果幼树N 素的吸收、 利用及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相比,乔砧幼树长势强,净生长量大。树体各器 官的Ndff 值均表现为乔砧幼树大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两种类型苹果幼树15N 分配率表现出一致规律, 即叶片中最高,新梢和粗根中次之,中心干最小,其中40% ~ 70%氮素分配给新生器官(新梢和叶);秋 梢停长期,乔砧幼树地上部新生器官N 肥分配率(63.66%)明显高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57.68%), 乔砧幼树氮素利用率(14.32%)显著高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氮素利用率(8.55%);秋季落叶后,乔砧 幼树叶片中有33.11%的氮素回撤到树体内,而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叶片有36.92%回撤到树体内,除细根 外,各个器官均有氮素回流贮藏,其中粗根和皮层是苹果氮素主要的贮藏部位,乔砧幼树地下部氮素增 量为8.34%,明显大于SH6 矮化中间砧幼树的增量6.85%。SH6 中间砧对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及回流上均 有显著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5年生‘天红2号’苹果/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对其上部、中部和下部新梢叶片进行13C标记处理,研究其产生的13C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去向。结果表明:新梢的13C自留量(自身叶片 + 自身新梢)以上部新梢中最高,为91.00%,中部新梢中次之,为79.34%,下部新梢中最小,为67.39%;新梢向其它器官提供13C同化物能力大小的顺序为:下部新梢 > 中部新梢 > 上部新梢;其中向根系的13C分配率差异最为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下部新梢 > 中部新梢 > 上部新梢;上部和中部新梢输出的13C同化物均有超过50%分配到地上部,分别为87.42%和59.79%,而仅有12.58%和40.21%分配到地下部,表现为以向地上部运输为主,而下部新梢分配到根系的13C同化物达到了75.53%,以向根系运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