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6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安乡县董家垱水文站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水量分析,探讨陆家渡河在三峡工程运行前后的水资源规律;根据陆家渡河水质变化趋势,探讨其水环境问题;由此总结出陆家渡河水资源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堤垸区内产流机制,对洞庭湖区典型堤垸产流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安乡县安化垸、安昌大垸、安造大垸、安澧大垸、安保大垸降雨、径流、取用水量因子进行统计、相关性及拟合分析。结果表明:1)径流与降雨均极显著相关;径流与降雨拟合效果:安澧垸(R2=0.346 3)安昌垸(R~2=0.298 3)安化垸(R~2=0.247 5)安保垸(R~2=0.239 5)安造垸(R~2=0.097 8);2)单位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安保垸(k=5.801 7)安造垸(k=2.668 9)安昌垸(k=1.849 6)安化垸(k=1.587)安澧垸(k=1.388);3)堤垸内径流量与取用水量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较以往而言有了大幅度地提升,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精神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国家的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共同追求,更是基本保障,因此,作为在生态效益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林业更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则是森林培育技术。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以森林培育的价值为基点,讨论了当前我国森林培育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培育技术展开重点与分析,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家兵  刁承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85-2686,2723
分析了永川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城市化水平提高和耕地面积减少的相关性,找出城市化发展使耕地减少的原因,并对永川市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好地保护耕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高产脂繁殖材料选择与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长势好、生长快、产脂高的繁殖材料已是湖北省湿地松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本文对湿地松高产脂繁殖材料选择和利用进行了总结。湿地松高产脂材料选择主要通过本地选择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 ,已从本地湿地松中选择高产脂优良单株 7株 ,引进并保存湿地松高产脂优良家系 1 0个 ,为我省湿地松遗传改良提供了物质基础 ,并为建立湿地松高产脂种子园提供了一定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6.
对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氮矿化影响进行时空变化研究,选择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及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沼泽群落(C)为研究对象,探讨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后,从时空两个方面均改变了原有湿地土壤氮的矿化水平,总体上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土壤的矿化作用。从季节上来看,春夏秋冬4个季节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A)矿化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2.50~6.25),(-5.0~8.5),(-0.35~0.9),(-0.37~0.22)mg/(kg·d);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分别为(-3.37~6.25),(-7.5~5.5),(-0.15~0.55),(-0.25~0.21)mg/(kg·d);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沼泽群落(C)分别为(-5.8~3.6),(-5.7~5.4),(-0.12~0.55),(-0.13~0.09)mg/(kg·d)。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随着季节变化表现出显著的规律,即入侵过程中3种不同土壤类型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同季节3种样地同层土壤氮矿化速率总体表现为ABC。从土壤分层来看,在培养时期内各土层土壤氮矿化速率总体呈现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同一培养时期内,不同土层土壤矿化速率总体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温度、湿度、微生物活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特性等因子随时空变化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pH对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的沉积物培养试验(pH=2.5,3.5,4.5,5.5,6.5),研究pH对湿地沉积物氮元素硝化、反硝化、矿化3个关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pH=2.5)对硝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余pH对沉积物的硝化速率影响不大,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活性在强酸条件下限制明显。随时间推移,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减小,反硝化活性增强。偏酸条件对反硝化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主要由于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在酸性条件下不活跃或耐酸细菌数偏少。不同pH条件下,矿化速率基本无规律可循,表明pH对湿地沉积物矿化过程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是目前国内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确定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本是测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机会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并从理论补偿标准入手,引入生态补偿系数,以闽江流域为例,对2005—2014年流域上游地区保护成本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测算,测算了闽江流域下游城市应该对上游地区给予生态补偿的补偿量。结果表明:下游必须给上游补偿的资金下限值为1.477 42~3.242 50亿元。针对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即建立多元化的补偿资金筹措渠道,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湿地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究湿地植被、理化性质等对沉积物磷的各赋存形态的影响,评价闽江口湿地污染程度和潜在环境风险。2017年在闽江河口湿地由陆向海选取4个采样点,用SMT法提取各形态磷,测定分析了闽江口湿地沉积物各形态磷变化规律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为0.176~0.369mg/g,约占总磷的32.03%;而无机磷含量为0.308~0.666mg/g,占总磷66.49%;总磷含量为0.491~0.998mg/g,其污染指数为0.819~1.618,总体上为轻度污染。各形态磷在不同植被类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不同,其中沉积物有机磷含量芦苇最高,扁穗莎草最低;无机磷中的钙磷含量则是互花米草最少,短叶茳芏和扁穗莎草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铁铝磷含量是互花米草远高于其他植物;因总磷受无机磷影响较大,以致无机磷含量与总磷含量分布相似,均是扁穗莎草最高,芦苇最低。沉积物中钙磷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磷含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现象可能由植被类型与生长阶段、理化性质、陆源物质、水文环境、凋落物、人类生产活动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不同淹水环境下2条样带(A样带,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淹水;B样带,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淹水)上的短叶茳芏、互花米草和扁穗沙草植被下的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湿地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淹水环境在导致B样带同种植被类型下的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低于A样带的同时,也增强了不同植被类型下湿地之间0—40cm土层TS含量的水平变异性以及相同类型湿地土壤TS含量的垂直变异性。尽管长期淹水环境降低了B样带3种植被根的TS含量和累积系数,但增加了其地上器官及立枯体的TS含量和累积系数,并提高了其地上器官的硫分配比。对比研究表明,闽江河口3种湿地土壤和植物的TS含量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其值远高于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向海盐沼湿地以及华北海河流域湿地,但略低于南方红树林湿地。研究发现,淹水条件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导致A、B 2条样带相同类型湿地土壤TS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淹水条件亦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硫分配格局,湿地植物可通过调整自身的硫吸收与累积状况来适应长期淹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