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3S技术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的1990、2000和2010年的锦葫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图,利用Arcgis计算这三个时期耕地面积,并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1990-2020年间其他年份的耕地面积作为ARMA(p,q)模型预测的样本数据.应用Eviews 6.0软件得出耕地的预测模型为:x(1)=0.999 4 xt-1+εt-0.889 8 εt-(1o),据此预测出锦葫沿海地区2011~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研究可为土地利用空间模拟的科学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辽宁省2004-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辽宁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2.587 5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3.340 1 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0.565 2 hm2/人降低到0.559 0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则由2.022 3 hm2/人增长到2.781 1 hm2/人.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辽宁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应涮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历史预案和规划预案条件下,辽宁锦葫沿海地区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为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遥感和GIS等技术,解译得到1990、2000和2010年的锦葫沿海景观类型图,作为预案模拟的基础;采用ARMA模型动态预测锦葫沿海地区的土地需求量,并使用Logistic-CA模型对锦葫沿海地区2011-2020年不同景观类型分布的历史预案和规划预案进行空间模拟和比较。【结果】1)2种预案条件下,除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外,其他用地面积都呈递减趋势,而规划预案比历史预案用地集约;2)2011-2020年,2种预案条件下锦葫沿海地区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斑块数目和斑块密度均降低,说明锦葫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将有所降低,斑块形状变化比较复杂,优势景观面积正逐渐减小,而斑块平均大小呈上升趋势,少数景观类型占有的比重不断增大;3)2种预案条件下,锦葫沿海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呈下滑趋势,但规划预案的生态服务功能要优于历史预案。【结论】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预案模拟,可以为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GIS支持下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应用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原理,将地形、水域、交通等诸多影响因子进行多因子权重叠加,对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土地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Ⅰ类适宜区,面积约为161439.3 hm2,适宜城市发展建设用地;Ⅱ类适宜区,面积约为290081.79 hm2,适宜耕地;Ⅲ类适宜区,面积约为52438.68 hm2,适宜恢复牧草地建设;Ⅳ类适宜区,面积约为266589.18 hm2,适宜发展园地和林地;Ⅴ类适宜区,面积约为80731.53 hm2,主要适宜水域及其他用地.  相似文献   
6.
2000-2010年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为能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基本无明显变化,主要是林地中稀疏林地向有林地转化;植被覆盖度总体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核心区和缓冲区增加5%,实验区基本保持不变;植被初级生产力核心区增加的幅度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保持能力基本保持不变,水源涵养能力南部地区提高,北部地区由于受城镇建设的影响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