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以南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适合巴州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地膜使用量、环境保护支出、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森林覆盖率、牧草地年均面积减少面积、农业引水量、未利用地年均面积减少面积、年均沙尘暴出现次数、沙漠化危害严重的耕地面积15个指标。利用SPSS20.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生态脆弱性指标权重值,通过生态环境脆弱度公式计算得到生态脆弱性得分,在主成分分析法所提取的主要指标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综合确定生态脆弱性等级。结果表明,尉犁县为极强度脆弱区,库尔勒为强度脆弱区,且末县、轮台县和若羌县为中度脆弱区,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和焉耆县为轻度脆弱区。根据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当地政府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被征地农户的生计问题关系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大局,探讨征地对农户收入变化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及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分别从征地时间和地区差异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征地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在未考虑样本征地时间与地区差异的情况下,征地可以显著增加农户收入水平,且被征地农户家庭总收入均值明显提高3 151元,但简单均值对比分析明显高估了征地对农户增收影响效应。从样本的征地时间差异可知,征地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征地时间周期越长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家庭总收入的净效应从2 632元逐渐提高到5 257元。从样本的地区差异可知,土地征收对于农户收入效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征地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变化呈现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征地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最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征地并不能明显带来农户收入的增加。为切实提高中西部地区被征地农户收入水平,需要继续进一步完善农地的"三权分置"制度,鼓励闲置土地进行流转,结合农户特征与意愿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适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征地补偿标准,采取多元化的补偿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是洛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从2004年起连续九年获得大丰收,2012年总产突破112.5万t。为了在高起点上实现我市小麦生产的持续稳产、高产,从今年12月3日起,我站组织县(市)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对全市25.01万hm2不同类型区麦田进行了大面积调查,据1200余个点的调查汇总分析,今年全市小麦苗情略  相似文献   
4.
阜康市城市土地供给侧政策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剖析阜康市城市土地供给侧结构方面存在的难题,从城市土地供给侧政策的结构效益、经济效益和公平效益三视角,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构建阜康市城市土地供给侧政策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2009—2013 年阜康市城市土地供给侧政策绩效虽呈波动状态,但评分总体较好,土地供给侧政策实施效果整体良好。在供给结构调整方面,阜康市城市土地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工矿仓储用地占用比重较大,商服和住宅用地比重较小;在经济效益方面,保持着较高的土地供给率和土地市场公开出让率,但土地投资强度较低;在公平效益方面,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经适房比重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最后,为阜康市土地供给侧结构调整优化提出优化供地结构、注重存量土地内部挖潜、转变低效供地利用、以“三规合一”为导向等建议,以实现未来城市土地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未利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选择土壤含盐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地貌类型、林地覆盖率、灌溉保证率、土壤侵蚀模数、≥10℃积温、距离河流距离、流域地均径流量以及年均降水量共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未利用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阜康市较适宜开发耕地的未利用地(主要包括高度适宜和基本适宜)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2.21%,分布于山前冲积扇中下部和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勉强适宜的未利用地仅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6.36%,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漠边缘和南部山前冲积扇上部。不适宜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1.43%,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坡地、山前冲积扇边缘以及靠近北部沙漠边缘。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潜力指数、新增耕地潜力、乡镇未利用地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面积、宜耕未利用地比重、平均地块面积、地块破碎度等指标构成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矩阵,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未利用地资源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5个潜力区,Ⅰ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21 000.9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15 222.92 hm2;Ⅱ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12 875.69 hm2,新增耕地潜力为10 155.41 hm2;Ⅲ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5 008.84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4 165.35 hm2;Ⅳ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878.6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753.78 hm2;Ⅴ级潜力区的未利用地均不适宜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可以从时序和空间上为阜康市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未来未利用地差别化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洛阳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坚持以政府为纽带,积极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政策,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狠抓高科技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创新主体孵化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创新人才集聚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未利用地转型多维驱动测度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库尔勒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自身的资源条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对未利用地转型驱动作用进行了分析,为未利用地最优转型途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未利用地转型的驱动因素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强度、产业结构、气候资源、人口压力5个方面,库尔勒市未利用地转型的关键因子为气候条件,其次为产业结构和粮食作物生产情况,且库尔勒市未利用地转型驱动因子的作用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流域内优先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67 814.60 hm2,次优先休耕区的耕地面积为71 784.94 hm2,限制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80 576.89 hm2,禁止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107 358.03 hm2;3)优先休耕区耕地的约束条件为耕地质量,可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中长期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和土地改良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次优先休耕区耕地质量较好,可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基于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耕地进行季节性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确定休耕补偿标准;限制休耕区受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双重约束,应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相结合,实施年度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土地改良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