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9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织金县系贵州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试点县,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一套基本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重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法环境不良、行政干预、法规政策不完善、执法装备等设施缺乏和水土保持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几方面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国家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织金县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合理设计措施,推动公众参与综合治理工作,规范运作,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使坡耕地等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行为得到遏制,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荒漠化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加上人为乱耕滥伐,导致生态恶化。当前,除了加强荒漠化地区天然植被保护外,选种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失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织金县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介绍了该县退耕还林工程概况,提出管护措施,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部扶贫的重点是改善长城沿线生态在我国西部的12个省(区)中,有半数地区分布着我国明代万里长城。因此,西部地区的扶贫与脱贫任务,就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保护长城沿线生态环境,加速长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而开展的。西部长城沿线一些县(市)的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不断挖掘潜力,找准立足点,积极改善生态状况和发展地方经济,为长城沿线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也为今年长城沿线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在该县梨园河灌区负责浇灌的30多万亩耕地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实现"退得下,种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织金县着力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项目,在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有效的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方法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介绍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做法,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织金县自1997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后,20多年来,共完成"长治"四期、六期、七期19条小流域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46.65 km2,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介绍了综合治理成效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石祖述  徐溧伶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36-337,339
介绍了织金县大陌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概况,阐述了该流域的规划治理情况,分析了其治理效益,并对治理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工程及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毕节地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分析,阐明了贫困山区进行生态建设的迫切性,并针对贫困山区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适合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同时也指出了贫困山区水保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解决好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织金县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退耕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生计问题为重点,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目标,采取一抓政策符民意,保证农民愿意接收;二抓部门协调实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三抓管理保质量达标;四抓档案管理保成效。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