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州市农科所(邮编:253015,电话:0534—2310216)选育的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系“德豆99-16”,前不久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德州西瓜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德州市西瓜病毒病发生的原因、症状表现、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种子消毒,通过培育壮苗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预防和防治西瓜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密度施肥量与大豆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四因素的综合效应产量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不同产量区段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及最高产量方案;并通过效益分析评价出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德州地区的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产量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由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获得DH群体168个株系,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305个SSR标记对籽粒产量和穗部相关性状(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千粒重和粒径)进行了QTL定位。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 2.0软件,共检测到27个加性效应和13对上位效应位点,其中 8个加性效应位点具有环境互作效应。相关性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位点,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5D染色体区段Xwmc215–Xgdm63,检测到控制籽粒产量、穗粒数、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和小穗着生密度5个性状的QTL位点,各位点的遗传贡献率较大且遗传效应方向相同,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豫麦57,适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控制千粒重与穗粒数的QTL位于染色体不同区段,有利于实现穗粒数与粒重的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当前山东省基层农技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对基层农技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 ,德州市棉花单产在每公顷 1 2 0 0~ 1 2 75 kg徘徊不前 ,据多年的观察与调查 ,认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技术性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常规品种增产潜力小德州是个产棉大市 ,常年植棉面积在 1 5万~ 2 0万公顷之间 ,单产水平连续几年均在1 2 0 0~ 1 2 75 kg,种植品种几乎年年更新 ,但更新的品种均是同期不同单位育成的产量水平相当的常规种 ,增产潜力不大。2不合理的栽培技术影响了产量与品质地膜覆盖作为一个提温、保水、保苗促早熟的栽培技术措施已在棉花生产中普遍应用 ,种植密度、田间管理措施配套化。生产上出现了 :播种期提…  相似文献   
7.
H6756为耐盐优质小麦品种,适宜在0.3%~0.5%的盐碱地或旱地种植。文中分别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由于 2 0 0 3年售棉价格不断攀升 ,2 0 0 4年德州市植棉面积增加到 2 5 .33万公顷 ,创历史新高。据调查 ,2 0 0 4年全市 2 0万公顷棉田普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 ,近 1 /3棉田病株率在 2 0 %以上。如武城、夏津、平原、陵县等老棉区的部分棉田 ,因棉花枯、黄萎病危害 ,减产达 3成以上。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4年仅棉花枯、黄萎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棉花枯黄、萎病暴发的原因如下。1气象条件诱发棉花枯黄萎病暴发德州市常年 4— 1 0月份降水 5 30 mm左右 ,7、8月份是多雨季节 ,降水量近 30 0 mm;而 2 0 0 4年 4—1 0月份仅 396.9mm,且集中…  相似文献   
9.
粮饲兼用玉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饲料玉米的育种研究,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在高蛋白、高油育种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相比较而言,粮饲兼用玉米的研究开发利用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育种方法、技术和手段落后。目前粮饲兼用玉米的育种还处于发展初期,育成品种较少,推广应用不规范。主要进行了秸秆青贮适宜收获期、青贮产量形成与生理特性、饲用营养价值、配套栽培技术、品比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山融3号的特征特性、品质性状和产量表现。该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旱地(尤其是旱肥地)或含盐量0.3%~0.5%的盐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