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96年10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而在我国著名的良种之乡——山东省莱州市却有2128亩玉米种植田因隔离区、除杂去雄等方面不符合要求而被强制报废,这是该市为确保种子质量、保护莱州名牌声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莱州市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推进  相似文献   
2.
2001-2017年四川省耕地产能变化与潜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高耕地产能对于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粮食安全需求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MODIS-EVI数据,通过构建作物EVI生长曲线,利用二次差分法及阈值法提取耕地复种指数并计算最优生长时长(Most Active Day, MAD)表征耕地产能变化,分析了2001-2017年四川省复种指数不变区内单季作物种植区,双季作物的第一、二季种植区内耕地产能变化及潜力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四川省93.5%的耕地复种指数未发生变化,复种指数不变区内熟制以一年一季(占总耕地面积的88.3%)和一年两季(占总耕地面积的2.7%)为主;2)研究期内四川省单季作物产能显著下降与显著提升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4.0%和33.2%,产能稳定区占比最大;双季中第一、二季作物产能分别呈先降后升和波动下降趋势,产能变化耕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2.1%和49.4%;3)双季作物产能提升潜力大。研究期内四川省单季作物产能提升区和产能下降区产能提升潜力小于40%的耕地占比分别为83.8%和71.4%;双季作物第一、二季作物产能提升区内产能提升潜力大于40%的耕地分别占89.5%和67.6%。双季作物产能提升潜力大于80%的耕地面积超过一半,表明四川省双季作物的耕地产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该研究所提出的耕地产能量化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耕地产能变化监测、耕地产能提升潜力空间识别等,可为优化耕地产能监测方法、促进耕地保护政策与规划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0-2018年天山中段高海拔草地暖季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草地是新疆重要的植被类型,快速评价区域草地生产力状况,揭示高海拔草地暖季食草动物承载力,对典型区域草地与食草牲畜平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传统实地取样方法在数据可获取性、多年监测连续性、区域覆盖性等方面的限制,利用MODIS MOD17A3H/NPP数据产品,以新疆和静县为研究区,探索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估算模型在高海拔草地应用的有效性,分析研究区草地AGB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其多年载畜状况。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MOD17A3H数据模拟的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与已有文献获取的实地数据相比,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处于3.23~11.89 g/m2之间,估算结果具有较高精度。2)研究期内(2000-2018年)研究区AGB均值为1 252.34 kg/hm2,且存在波动上升的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7.78 kg/(hm2·a)(P<0.01),草地AGB整体处于轻微上升趋势,AGB增长的草地占比达74.90%。3)研究期内年均地上干草产量均值为15.01万t,其中海拔>2 500 m的高寒草原及高寒草甸干草产量最大,占比分别为24.20%及57.46%,修正后可利用干草产量为8.62万t。4)研究区草地理论载畜量多年均值为24.26万~31.94万羊单位,不考虑自然及管理因素修正的理论承载力为31.94万羊单位,草地欠载2.99%;修正后理论承载力为24.26万羊单位,草地超载27.82%。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区域国土管理制度和牧业规划政策提供参考,对促进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0-2020年南疆地区棉花种植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疆地区是中国棉花的重要产区。综合全面了解南疆地区棉花种植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对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决策、保障国家粮棉供给、促进中国棉纺织工业加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MODIS EVI数据为基础,应用TIMESAT软件平台集成的Double-Logistic滤波对棉花生长曲线进行重构,根据曲线特点提取阈值,进而提取南疆地区棉花种植信息,分析其种植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南疆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南侧,形成以阿克苏地区为核心,喀什东北部及巴州北部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2)近20 a南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增加103.17万hm2,年均棉花面积增长5.16万hm2,主要来源于耕地(76.85%)与草地(11.91%);3)棉花分布在空间上呈"东北-西南"走向,棉花种植重心近20 a总移动距离91.5 km,年移动速率4.58 km/a,基本稳定保持在阿克苏市境内;4)南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冷点主要分布在克州以及和田地区,2005年后逐渐向西南侧集聚;热点分布格局年际变化显著,2005年前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2005年后逐渐向南疆地区东北侧延伸,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地区以及巴州地区北部。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区域国土管理制度和涉棉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对调整和优化棉花结构布局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热调整,冷思考,种什么好与种好什么 ——结构调整“进与退”的辩证法 素以“胶东粮仓”著称的山东省莱州市曾有过历史的辉煌。1995年,莱州已跃居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值最高县(市)第5位,作为产粮大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到40年间,莱州即向国家贡献粮食28.2亿千克。 眼下,莱州农民在创造着新的奇迹。该市西关村农民花卉专家王仲连在温室大棚里栽培仙客来,创造出了“半亩园、十万元”的致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