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彭阳县畜禽养殖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正由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大群体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转变。然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也面临着大规模、高投入、高风险、高污染等问题,要想降低疫病风险、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利润最大化,笔者认为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和动物防疫2个方面的工作。动物防疫包括免疫接种、消毒、驱虫、疾病诊疗、监督检疫等,而消毒是动物防疫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消灭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极级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动物防疫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干旱地区冬油菜茬复种的理想谷子品种,增加当地农业生产效益,在白菜型冬油菜作收获后,以13个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谷子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天水干旱区复种谷子,测定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陇谷12号生育期适中,主要性状良好,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最高,为4 257.5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8号增产560.61 kg/hm2,增产率15.16%。同谷30号生育期适中,籽粒为红色,折合产量居第2位,为4 239.9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542.93 kg/hm2,增产率14.69%。赤谷17折合产量居第3位,为4 202.02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505.05 kg/hm2,增产率13.66%。综合比较,陇谷12号、赤谷17适合在天水地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  相似文献   
4.
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旱作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新铺膜种植大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 592.7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88.64%;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留膜免耕种植次之,为2 256.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4.16%;平膜种植的折合产量为1 708.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24.3%。全膜双垄沟播新铺膜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和保墒蓄水能力,可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周边类似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早春甘蓝套种玉米是天水市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种植模式,其特点是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病虫害少、种植方便,很受农民的欢迎,经过农技人员的多年试验,一般甘蓝产量可达45 000 kg/hm2,玉米产量11 250 kg/h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课题组在"中药材半夏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中,发现半夏(Pinellia ternata)根部寄生一种不明种类的害虫,据初步调查,该虫在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7.
天椒7号辣椒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适应西北消费市场需求,利用本所育成的天椒2号,经航天搭载后多年连续多代选择获得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自2004年以来,该品种已在天水市甘谷、武山及周边地区累计示范推广200hm^2,因其产量高、抗旱、抗病性极强而受到椒农的普遍好评,满足了当地椒农的生产需求。适宜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天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筛选适宜在天水旱作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2021年对从当地收集的27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7个参试玉米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以优迪919折合产量最高,为13 014.29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1.08%;玉源7879次之,折合产量为12 995.24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92%;翔玉218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12 941.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46%;登海182、德单1403、龙博士7号、翔玉329、登海9号、金凯3号折合产量也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9.31%、9.05%、8.56%、8.16%、8.12%、7.56%。这9个品种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幅度均在7.50%以上,且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优良,总体表现相对较好,可在天水市旱作农业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课题组在“中药材半夏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中,发现半夏(Pinellia ternata)根部寄生一种不明种类的害虫,据初步调查,该虫在土壤中越冬。标本经中国科学院著名蚜虫分类学专家乔格侠研究员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山区麦后复种西葫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温带半干旱地区,在半干旱山区常年种植冬小麦11万hm^2,冬小麦收获后大量土地闲置。近几年,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示范了麦后复种西葫芦的旱作栽培,2006年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推广3500hm^2,每667m^2西葫芦产量2500~4000kg,产值1000~1500元,生育期60~80d(天),并且不影响后茬种植冬小麦;麦后复种西葫芦充分利用了自然降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裸露土地的风蚀和水土流失,成为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