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林业   441篇
农学   229篇
基础科学   363篇
  280篇
综合类   2051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1370篇
园艺   383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黄皮种质资源的抗氧化特性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为高抗氧化能力黄皮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农业农村部广州黄皮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120份种质为材料,测定并比较了不同种质的抗坏血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之间的差异,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表明:120份黄皮的抗坏血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和DPPH清除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分别为328.8~1862.3、3.8~371.6、535.6~3 964.4与135.3~1 255.3、86.8~1 387.5 mg·L~(-1),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来源地和不同类型黄皮种质之间其抗坏血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和DPPH清除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采用K-mean cluster快速聚类法可将120份黄皮种质聚为6大类群,第1、第2、第3、第4、第5与第6类群分别由32、11、3、26、7和41份种质组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PPH清除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与其抗坏血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不同黄皮种质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其遗传多样性丰富。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是黄皮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位棉花抗黄萎病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方法】以海7124和TM-1配制抗感组合F1,再以鲁棉研28为轮回亲本构建的137个BC4F1家系为作图群体,筛选出多态性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标记,并与已发表的整合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相比对,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进行大田和病圃两个环境下抗黄萎病QTL定位。【结果】216个多态性SSR位点分布在26条染色体上,可覆盖棉花基因组3 380 cM(centi Morgan),标记间平均距离15.77 cM。定位到6个QTLs,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8.56%~20.26%,其中5个QTLs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在第1染色体上新定位到一个QTL。本研究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育种提供帮助。【结论】定位到6个黄萎病相关QTLs,其中1个是在第1染色体上新发现的QTL。  相似文献   
4.
黄斑病是严重影响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本研究从山西省糙皮侧耳生产区采集的黄斑病样品中分离到病原菌菌株HB-1,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分子鉴定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并研究了醋酸杆菌菌株BA15发酵液对该病原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与公认的糙皮侧耳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不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醋酸杆菌BA15发酵液对HB-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糙皮侧耳黄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农业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受科技的推动,农业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为我国粮食产量不足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近几年来,农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就如何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了一项不可忽略的重要任务。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粮食起着重要的根基作用,而土壤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重视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的土壤肥料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材料,井关PZ80D-25型高速插秧机为供试插秧机械;试验设定25cm固定行距,株距设置为11cm、12cm、14cm、17cm4个处理水平,试图探索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的适宜株行距。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不影响生育期表现;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11cm、12cm株距处理的有效穗数较14cm、17cm株距处理提高13%以上;株距为11cm、12cm的小株距处理所构建的大群体并未导致结实率和穗粒数的显著降低;11cm、12cm株距设计具有更好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同时表现出更优的实际产量结果。综合来看,25cm×11cm和25cm×12cm是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毯状秧机插最佳的株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7.
正柴油机无法启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启动电机无法转动;二是启动电机能转,但无法启动。以下是两种情况的分析。1启动电机无法转动主要是电路系统故障,具体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1)启动电路总闸刀未闭合,合上闸刀即可;(2)蓄电池没电或启动电流过小,可充电或更换蓄电池;(3)蓄电池正负极至少一端接触不良,可紧固或  相似文献   
8.
以菌丝体干重和发酵液中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优化香菇(Lentinula edodes)液体发酵工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含5.39%葡萄糖、0.6%蛋白胨、0.89%瓜尔豆胶、0.1%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培养基初始pH 6,接种量9%,温度26℃,转速160r/min,发酵20d,在此条件下香菇菌丝体干重达1.93g/L,发酵液中α-半乳糖苷酶活性为2.26U/mL,与优化前相比,分别提高了22.15%和29.88%。实验结果为香菇α-半乳糖苷酶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琼脂糖扩散法测定加酶饲料中微量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糖扩散法对加酶饲料中所含的微量纤维素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所需设备少等优点,可在加酶饲料进行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家兔肝球虫病的组织病理学的初步观察杨元清,张超威,吴嘉彤,常正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球虫病为一种动物寄生虫病,其分布甚为广泛,该原虫主要寄生于细胞内,基于其繁殖迅速,因而对宿主细胞的破坏极为严重,大量感染时,常可使动物发育不良或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