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6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滇东南岩溶地区植被结构优化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岩溶地区采用墨西哥柏、川滇桤木、清香木、紫花苜蓿等16个树(草)种进行的12种配置模式试验表明: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有利于长短结合科学经营,前期牧草生长迅速,能很快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并为牲畜提供大量的饲料,林木长大郁闭度增加后,牧草生长衰退,逐渐转向以经营林木为主。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了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种间共生性良好的优化造林模式8种。  相似文献   
2.
以石菖蒲的野生苗为种植材料,随机区组设计,采用不同密度、底肥和追肥3种措施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石菖蒲生长影响差异性显著,综合生长状况、土地利用率和产量,筛选出石菖蒲较佳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是:A2B1C1,A2B1C2,A2B2C1和A2B2C2;单位面积产量鲜重分别为9.52,7.96,8.78,8.32 t/hm2;干重分别为2.64,2.22,2.44,2.32 t/hm2.即采用40 cm×40 cm的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施1 kg/m2农家肥或普钙作底肥,并于种植期间每60 d追施20 g/m2或50 g/m2尿素,能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高度下短葶飞蓬野生植株总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研究,探讨黄酮合成过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都与生长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说明短葶飞蓬总黄酮合成过程可能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结论]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对养分的利用情况,对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分、旱冬瓜纯林3种林分类型进行了林地土壤及叶片、根系养分质量分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地土壤表层土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氮、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交换性钙、镁离子等肥力指标都比纯林高,pH值也发生了变化,介于云南松纯林...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植被的群落学特征,从生活型谱、叶型谱、光照生态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谱和优势植物等群落特征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水湿条件有所改善,群落正向地带性植被—半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从物种多样性来看,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均有很大的提高,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性增强,且破坏后修复能力增强。结果说明封山育林措施是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很好措施之一。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李品荣等滇东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前后群落生态学特征比较  相似文献   
6.
野生药用植物石菖蒲的人工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石菖蒲的野生苗为种植材料, 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 施用不同底肥和不同追肥三种措施的人工栽培试验。经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石菖蒲植株的冠幅生长在不同种植密度、不同追肥措施及种植密度和追肥措施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性及极显著性差异。通过试验得出: 采用 60cm×60cm的种植密度, 施用农家肥作底肥, 并于种植期间, 每两个月每平方米追施 50g的尿素, 可获得最佳的石菖蒲人工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纯林、西南桦 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和西南桦 马尖相思(Acacia mangium)3个人工群落的群落学特征,并与次生林和山地雨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3个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3个群落的叶型谱以小型叶为主,光照生态类型谱以阳生种类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以中生种类占优势。生活型谱、叶型谱和水分生态类型谱都与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一致。从3种人工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看,西南桦 马尖相思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值最高,说明其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生境优越,群落破坏后恢复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向顶极演替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滇东南岩溶山区进行了早实核桃、美国山核桃、日本甜柿和奈李的引种和林农混作试验。结果表明:早实核桃、美国山核桃和奈李在引种区生长初期表现良好;奈李和早实核桃还具有早实的特性,4年生结实株率达100%,每公顷产量分别为4 673.8?和497?,每公顷产值为12 151.9元和2 982元,宜推广种植。若与花生、大白豆和辣椒进行林农混作,将会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而日本甜柿由于受试区小气候(风和干旱)的影响和金龟子的危害,在试区内生长表现不良,但在该区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农家庭院还是可以种植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滇东南西畴县石漠化山地12种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土壤进行定点观测和地力变化的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状有很大改善,土壤抗蚀性和储水性增强,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吸收保存养分离子能力增强。对于提高地力而言,墨西哥柏+金银花、花椒+白枪杆、川滇桤木+红三叶、川滇桤木林、花椒+大白脉根和墨西哥柏+紫花苜蓿等6种模式较佳,值得在石漠化山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丹  付玉嫔  杨卫  祁荣频  吴涛  徐亮  尹艾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17-3219,3230
[目的]研究氮、磷营养对云南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室沙培盆栽试验,设置低氮、低磷、缺磷3种营养液处理水平,以平衡营养液处理为对照,研究云南松幼苗针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光合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及其幼苗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松针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下降;缺磷、低磷处理时,云南松幼苗松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尤其是缺磷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对照的2.3倍,低氮处理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以磷的缺乏时更为明显,而氮的影响相对较小;对生物量的影响则表现为,氮、磷缺乏时,云南松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及全株干重均比对照低,但差异不显著,根冠比则不同,缺磷、低磷时根冠比高于对照,低氮处理时则低于对照。[结论]磷缺乏比氮缺乏对云南松幼苗的生长影响更明显,云南松幼苗对氮胁迫比对磷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