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5篇
  201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建立了长武县土地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系统仿真模型,依据仿真结果,提出了长武县本世纪示到2020年土地生态设计方案及其相应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该以长武王东试区苜蓿为例,根据草地生产力形成机制,结合一系列试验数据,探讨了人工草地生产潜力及其载畜量的估算方法。析人工草地生产力形成过程,量化了各种生态因子的产量效应,指明了提高草地生产力及其载畜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谈长武王东试区“八五”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土地经济学特性(土地肥力、报酬递增性、土地经济供给的有限性)等理论及长武王东试区土地资源背景,论述了王东“八五”期间土地利用规划的要点:1.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2.适度发展果园;3.加强现有林的抚育,增造灌木林;4.维持一定的牧草地面积,提高产草量;5.控制塬面村庄扩展。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粮食供求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研究积因,在分析黄土高原土地资源与质量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的现状与力,以及粮食生产人口增长趋势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0和2010年人均可保有粮口0.17hm^2和0.15hm^2,粮食生产力至少可分别达到2520kg/hm^2和3470kg/hm^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到《中国计划生育纲要》规定的目标,人均粮在两个时段将分别达到400kg和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5.
依据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六五”、“七五”期间)的研究积累,从黄河中游水系整治的完整性和区域经济开发的完整性出发,系统论述了本地区发展旱农的地理景观与人文历史经济背景;提出了农业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及不同类型分片的土地类型构成数据;提出了若干土地合理利用的共性原则: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综合配置上的镶嵌性原则;增强第一性生产者原则;土地利用优化设计上的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原则以及旱农用地的保护与培肥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自然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三北”防护林地区陕西省的范围,大致是渭北高原南界以北,包括榆林、延安两地区和铜川市的全部以及渭南、咸阳、宝鸡市的一部分,共51个县(市)。大体是陕西的北半部(以下简称陕北),地理坐标是东径106°18’—111°15’,北纬34°07’—39°35’,南北长611公里,东西宽437公里,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7%。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为例,参照全国综合农业区划结果,以县为基本单位,初选试验站可能代表范围。通过区域特征分析,筛选识别因子;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子相对重要程度排序。在数据极差标准化基础上,进行Fuzzy识别,逐一计算初选县与长武贴近度。根据择近原则,确认试验站可以代表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王东沟流域人地关系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王东沟流域近15年人口与耕地数量的预测,出结论:(1)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将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有所缓和;(2)人地矛盾缓和的进程取决于采取措施的力度;(3)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指导与必要的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谈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两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学科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科技工作者往往不注意此二词的区别与联系,认为水土流失即是土壤侵蚀,因而屡屡出现文章标题是“土壤侵蚀”,而内容里又称“水土流失”,或出现与此相反的现象.少数人认为此二词并不是一回事,应当予以区别.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我们未能对这两个概念及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规范化,致使许多具体问题难以处理.比如,评价水土流失程度,找不到此类评价指标体系,只有生硬地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和“分类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土地综合利用配置的镶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振兴社会经济,自五十年代以来,我们在丘陵区的许多地方,先后作过将近03个生产单位或小流域的土地利用配置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