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中国土壤侵蚀相关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通常可以分为经验模型、物理过程模型和分布式模型。我国学者以USLE为蓝本,利用水蚀区径流小区观测资料,根据各研究区实际情况进行因子修正,就主要水蚀区的黄土高原、东北漫岗丘陵、长江三峡库区、南方红壤丘陵和闽东南、广东、滇东北等地区的坡面土壤侵蚀,开展了我国土壤侵蚀经验模型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在介绍我国土壤侵蚀相关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相关模型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至兰州国家高速公路雷家角(陕甘界)至西峰段工程为例,总结了该项目落实新水土保持法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新理念、新要求的情况,具体有优化工程布局与施工工艺、平衡土石方挖填与合理利用弃渣、规范取弃土场整治利用与复垦等。分析了存在的“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方案落实程度偏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蛇屋山金矿生态环境损害与尾矿植被恢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的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基于矿区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相关理论,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金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以及植被恢复的模式。结果表明:1)金矿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不良、养分流失、肥力下降、重金属富集和有毒物质残留,造成矿区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群落结构单一化;2)基于对现有植被恢复模式存在问题的讨论,通过限制性因子、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环境修复能力分析,确定科学的植被恢复物种,提出"乔灌草搭配、灌草先行"和"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相结合"的配置与恢复模式,确定"首先先锋植物(人工选择草本植物)+自然生长草种,然后灌木,其次乔木"的矿区植被恢复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金矿尾矿植被恢复和同类矿迹地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母质和特殊的堆浸—喷淋金矿开采工艺决定了土质金矿尾矿土壤性质的特殊性。在分析金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破坏的基础上,研究了尾矿土壤盆栽小白菜对重金属和氰化物的富集。试验结果表明,金矿开采引起尾矿土壤氰化物累积,加重了重金属污染;盆栽条件下,小白菜能在尾矿土壤上成活,但发芽率和生物量显著降低,植株内Cd富集并超过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金矿尾矿土壤复垦及同类矿迹地农业复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