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1.
明确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施用效果及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为该地区肥料的合理配置与施用提供依据,对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及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5—2019年中央财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西部布置的360个玉米“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对比分析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以及不同肥料的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氮磷钾配施N2P2K2处理(N、P2O5、K2O施用量分别是209.20、97.80、85.15 kg/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9.46 t/hm2,较不施肥处理平均增产50.64%。与各缺素处理相比,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增产2.21、1.37、1.32 t/hm2 ,增幅分别为37.81%、23.65%、22.41%。与不施肥处理比较,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其高低顺序为N2P2K0(8.14 t/hm2)>N2P0K2(8.09 t/hm2)>N0P2K2(7.25 t/hm2),表明吉林省西部玉米的养分限制因子顺序为氮>磷>钾。施用氮、磷、钾肥增加玉米养分吸收量(N 192.5 kg/hm2、P2O5 86.5 kg/hm2、K2O 217.4 kg/hm2)。在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作物的氮、磷、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5.11 kg/kg N、22.28 kg/kg P2O5、19.44 kg/kg K2O,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9.50%、29.27%、45.71%,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72%、17.59%、14.97%。吉林省西部生态区玉米施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较高,但仍应结合当地土壤条件,积极进行培肥改良,并应用减肥增效等相关技术,根植科学施肥理念,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玉米增产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垄沟秸秆覆盖对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坡度垄沟秸秆覆盖对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吉林省伊通河青沟小流域农耕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3°,6°,9°3个坡面,沿着坡面进行顺坡耕作(无覆盖)与顺坡垄沟秸秆覆盖处理2种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形态、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破坏率(PAD)、水稳系数(K)和分形维数(D)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秸秆覆盖与未覆盖相比,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有所增加,变化趋势为9°6°3°。不同坡度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的MWD和GMD值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均为9°覆盖3°覆盖6°覆盖9°无覆盖6°无覆盖3°无覆盖。分形维数均小于未覆盖,9°秸秆覆盖的分形维数最小,与9°未覆盖处理相比,降低了10.11%。9°覆盖处理的水稳系数最高。各坡度下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破环率的排列顺序为3°无覆盖3°覆盖6°无覆盖9°无覆盖6°覆盖9°覆盖。扫描电镜观察垄沟秸秆覆盖与未覆盖相比,各处理团聚体形态优劣均为9°6°3°,9°秸秆覆盖大多呈圆润多孔状,对团聚体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2020年,化肥利用率被列入“美丽中国”的指标。在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农民不断增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藏粮于技” 国家战略的核心。本文分析了肥料利用率现状,进而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科学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和促进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