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中灌区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陕西关中灌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栽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在宝鸡、咸阳、西安、渭南4个市重点集成推广"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精量(半精量)条播、科学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综防"等高产高效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各单项技术的均衡协调,有效地发挥了良种良法的叠加增产效应,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使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提高土地产出率。系统阐述了该技术在推进种养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并全面分析了陕西省推广饲料油菜种植技术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1 育苗1.1 浸种、催芽播种前把纯净种子先用1%的甲醛溶液浸泡20分钟,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再用20℃~30℃的水浸种12小时。捞出种子置20℃~25℃的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0℃~25℃的温水冲洗种子1~2次,冲后沥去多余的水分继续催芽。约3~4天,3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覆膜早播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不同地域生态特点,在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西安6个市大力集成推广高垄覆膜、适期早播、平衡施肥、选用优良脱毒种薯技术,配套推广短壮芽栽培、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田间管理技术,全面提高实施区马铃薯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退耕区户用沼气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退耕区户用沼气的生态环境效益,该研究依托陕西省退耕区户用沼气减排项目,根据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提供的固碳释氧量计算方法、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 mechanism)执行理事会公布的方法AMS-III.R和国际通用的减排量计算方法,采用保护林地面积、温室气体减排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量3个指标对退耕区6个乡镇2543户农村沼气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退耕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不仅保护了林地,增加了森林的覆盖面积,而且减少了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SO2的排放。项目实施后,年保护林地507.77hm2、减排温室气体7428.40t(以二氧化碳计)、减排SO21594.57kg。该研究可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效益,笔者对陕西省以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的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系统梳理了全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中灌区夏玉米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关中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种、播、密、肥、水"五个关键技术环节,在宝鸡、咸阳、西安、渭南4个市大力集成推广高产品种、硬茬直播、合理密植、分次施肥、科学灌关等关键技术措施,实现各单项技术的均衡协调,有效地发挥了良种良法的叠加增产效应,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西省农户分散经营条件下粮食生产规模狭小、经济效益低下、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专题调研了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是陕西省主要口粮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 600万亩以上,其中旱地小麦面积700万亩左右,干旱是制约旱区小麦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旱地也是提升小麦生产能力的最大潜力区,旱地丰则全年丰是本省小麦生产的重要特点。该技术规程主要针对本省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集成创新"精选良种、适时播种、抗旱保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草地螟在我国许多牧区为害程度不断升级,严重阻碍了这些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建国以来草地螟在我国两次大面积暴发成灾的特点,概括出了草地螟在我国的发生为害概况。同时在归纳总结前人对草地螟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恰当的防治对策,即重视预测预报在防治中所起指导作用的同时,合理地进行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