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永磁电机转子的接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殿起  赵清  姜彤 《农机化研究》2004,(3):77-78,81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永磁电机转子中永磁体和转子铁心的接触非线性状态,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永磁电机转子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结构转子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可满足电机最高转速时的机械性能要求,可以保证电机的安全运行。此分析求解过程也为类似的接触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江苏省流域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实施流域生态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若干问题研究,提出:①完善流域生态管理的政策支撑体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保障、有完善的规划体系可执行;②改革流域管理体制,打破流域与行政区域的隔阂,建立江苏省流域委员会;③创新流域生态管理机制,建立流域安全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流域协作轴线、多参与流域决策系统和虚拟水战略等;④强化流域生态管理的技术支持,施行生态管理技术和数字流域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针对西伯利亚花楸组培苗进行扩大培养,以得出最佳扩 繁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MS+6-BA 0.5 mg/L+NAA 0.12 mg/L+IBA 0.05 mg/L+GA3 1.0mg/L 配方最有利于西伯利亚花楸组培苗的扩繁。  相似文献   
4.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011-206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淮河流域1958-2007年平均气温、极端高(低)温、农业界限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变化上,春秋两季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温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极端气温事件出现次数和温度变化幅度均减小。淮河流域热量资源的时间变化以增温趋势为主,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和累积温度增加。从区域分布上,流域东部增温趋势强于西部。1958-2007年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等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3种排放情景下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一致,且SRES-A1B情景升温幅度大于其它两种情景且约在2040年突变增温,3种情景下季节平均气温均为冬季升高最快;未来年降水量有微弱增加,但M-K检测均无显著变化趋势,未来50a淮河流域季节降水仍以春、夏季降水为主,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相似文献   
5.
基于SPEI的1961-2012年东北地区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61-2012年东北地区6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对SPEI指数评价实际干旱的能力进行验证,采用M-K趋势检验和正交经验分解函数等统计方法,分析近52a东北地区年、季尺度的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SPEI指数可以表征东北地区的干旱特征;1961-2012年,全区年SPEI指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后半段、70年代后半段和90年代后半段-21世纪初的3个时段发生了连续干旱,中西部地区是干湿变化异常敏感的地区.东北地区春季干湿状况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2003年以后出现变湿态势,夏、秋季有不显著的干旱化态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秋季干旱化态势明显增强,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吉林省西部地区秋旱加强态势较其它地区明显;冬季21世纪全区趋于变湿,变湿态势较明显的地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和辽宁省北部.  相似文献   
6.
利用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逐月降水格点数据,评估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对朝鲜地区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并通过SPI旱涝指数预估不同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朝鲜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对朝鲜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并能很好的反映出月降水量的波动变化;2)三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朝鲜地区降水表现出增长趋势,西部地区降水增幅大于东部;3)三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朝鲜干旱均有所缓解;RCP4.5情景与基准期相比干旱发生频率有所降低,轻旱和中旱发生频率"南增北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蓝莓(Vaccinium spp.)的嫩枝为材料,研究以不同基质、不同激素以及不同激素浓度对蓝莓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对扦插后的枝条进行观测,并结合插穗的平均根长、平均生根量、生根率以及生根指数的相关数据加以分析。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用苔藓作为扦插基质,800.00 mg/L的IBA对蓝莓的插穗进行5 s速沾时,生根情况最好,平均根长可达16.80 mm,平均生根个数为7.17条,生根率可达65.47%,生根指数达到79.03。  相似文献   
8.
以华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及天津市)为例,基于该地区1984—2014年干旱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华北地区91个气象观测站月降水数据和COSMO-CLM(CCLM)区域气候模式模拟数据,采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标准化(consumer price index normalization,CPIN)、传统标准化(conventional normalization,CN)、替代标准化(alternative normalization,AN)及国内生产总值标准化(gross domestic product normalization,GDPN)方法对华北地区干旱直接经济损失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标准化方案下灾害损失与干旱强度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华北地区过去(1984—2014年)和未来(2017—2050年) 3种排放情景[低排放情景(RCP2. 6)、中低排放情景(RCP4. 5)、高排放情景(RCP8. 5)]下,干湿变化和干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灾害损失的年际变化,必须采用标准化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多种标准化方法均可以用于灾害损失标准化,但每一种标准化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1984—2014年,华北地区干旱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灾害损失有着不可忽视的叠加和放大效应,未来干旱损失的研究要将其考虑在内。相比基准期(1986—2005年),华北地区在2017—2050年RCP2. 6情景下发生干旱的频次减少且强度减弱,除西部地区外均呈现干旱化态势; RCP4. 5情景下发生干旱的频次减少,强度增强,东部和南部干旱化态势明显; RCP8. 5情景下发生干旱的频次增加且强度增强,干旱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华北地区1986—2005年干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多年平均为247亿元,2017—2050年,在RCP2. 6和RCP4. 5情景下,华北地区由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灾害经济损失较基准期(1986—2005年)分别减少了1%和4%左右,RCP8. 5情景下增加了24%左右。  相似文献   
9.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过程,研究升温背景下的蒸散发对水资源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17个全球气候模式1961?2100年逐月蒸散发输出,分析了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中国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年实际蒸散发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态势。与基准期1986-2005年相比,中国年实际蒸散发约增加4.4%,其中,西北诸河流域增长率最大,达7.7%。季节尺度上,冬季实际蒸散发增长速率最快,约5.2%。(2)全球升温2.0℃,中国实际蒸散发比1986?2005年上升7.8%,南方流域增长速率比北方流域小,珠江流域仅增长3.9%,实际蒸散发增长最为迅猛的辽河流域和西北诸河流域中部增长率达10%。春冬两季中国蒸散发增加最明显,达8.3%。(3)与全球升温1.5℃情景相比,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增加0.5℃可能导致中国实际蒸散发增加3.4%。其中,西南诸河西北部、西北诸河西南部及辽河流域增加明显,而西北诸河东北部和西北部等地微弱减少。春季蒸散发增长速率最大,秋季最小。随着全球变暖,中国实际蒸散发呈现上升趋势,可能加剧区域干旱事件,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一些国家出于对自身国家利益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当前形势下一种非关税的贸易保护制度,它是环境保护运动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结合的产物,其存在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此,在下文中,将以农产品国际贸易为例,就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积极、消极影响做出分析,并提出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