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在分析绿道理论作为线性廊道重组自然空间的基础上,以金堂公园东区为例,提出3种类型绿道的设计途径和方法,包括边缘区绿道、自行车骑游道及游步道,使金堂公园东区形成完善的绿道网络系统.绿道的交通组织、生态、文化、科普、健身、游憩等功能均得到相应体现.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藻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土壤微藻对于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并作定量及定性分析。以土壤和水为两种不同基质 ,在基质中接种 5种土壤微藻藻液 (立方色球藻、土生绿球藻、舟形藻、沙角衣藻以及由 4种藻种形成的混合藻液 ) ,进行见光和黑暗培养 ,分别在 0 ,2 0 ,4 0 ,60 d时 ,测定环境 p H值、微生物量 (不包括藻类 )、有机质含量 ,作极差分析和图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 p H值变化、微生物量变化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在不同藻种相同培养条件下 ,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藻种变化对 p H值和微生物增加的影响大于因基质变化和光照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基质变化对于环境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大于因藻种变化和光照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微藻在土壤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均大于在水中培养时的 3种数据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磷为主要限制因素,研究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sajiaoLewin)—杂交水稻(O.sativaL.)所组成的实验体系在不同供磷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作者设计了含可溶性有效磷、含磷矿石粉和不含磷的三种藻类培养基,培养基中的沙角衣藻分别以见光和黑暗培养进行对比实验,并以不加沙角衣藻的平行实验组作为参照。培养两周后记录培养基中的沙角衣藻的活藻生物量、有效磷浓度和水稻的植株高度增长率以及水稻中的含磷量。其中,全磷培养基和含磷矿石粉的无磷培养基中杂交水稻正常生长,而且沙角衣藻生物量、培养基有效磷浓度均较实验前有所增长;而其他实验组水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磷表征。研究结果发现,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沙角衣藻从矿石磷中释放的可溶性的有效磷可以同时供杂交水稻和沙角衣藻使用,使二者在同一环境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土壤藻类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白菜、红薯、薯蓣等3种植物在灭菌、不灭菌以及额外加入了藻类的3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以及以纯净的活性炭为基质,以磷矿石粉为唯一磷源,以重蒸水作为溶剂的SH培养基(去磷)作为小麦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来源的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藻类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植物生长及基质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藻类对基质中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基质肥力的提高以及植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利于实验室来源的雨生红球藻营养生长的培养基,优化雨生红球藻内虾青素的积累条件。[方法]选用7种培养基对4株雨生红球藻分别进行培养,筛选出最适于4种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探究雨生红球藻在光胁迫、高盐、缺氮3种条件下诱导虾青素积累情况。[结果]4个不同雨生红球藻藻株在配方A培养基中的生物量比其他6种试验培养基的生物量高1.65~7.30倍;在优势培养基配方A中,HP3的生物量最大,可达7.13×106个/m L; HP3在缺氮的胁迫条件下,虾青素产量最高,可达21.05 mg/L,比光诱导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07倍,比高盐获得的最佳虾青素产量高1.64倍。[结论]该研究中最适于试验藻株营养生长的培养基是配方A,当胁迫条件为缺氮10%时虾青素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四川省境内变电站RTV涂料绝缘子表面藻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选取4个藻类生长比较典型的地点,对4地RTV涂料绝缘子上生长的藻类进行实地取样,用光学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初步鉴定,并进一步使用18S r DNA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通过显微观察发现,4地优势藻类均为单细胞球状绿藻;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雅安藻种属于渡边球藻分支,与Heterochlorella luteoviridis亲缘关系较近,在MP、NJ和BI树中的支持率分别为86%、79%、1.0,将其初步鉴定为Heterochlorella sp.SCYA1;广安藻种属于Elliptochloris,与Elliptochloris subsphaerica的18S r DNA序列碱基没有差异,在MP、NJ和BI树中的支持率分别为97%、99%和1.0,故确认其为Elliptochloris subsphaerica SCGA8藻种;巴中和南充藻种都属于栅藻属,两者亲缘关系很近且序列只有2个碱基差异,MP、NJ和BI树中的支持率比较高,分别为93%、98%和1.0,将其初步鉴定为Scenedesmus sp.SCBZ5和Scenedesmus sp.SCNC7。[结论]4地变电站RTV涂料绝缘子上的优势藻种不全是同一种藻,生长于四川省境内RTV涂料绝缘子上的藻类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正交实验L(6×2)2设计,研究了藻类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藻类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不同的藻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揭示直接利用特定藻类能有效提高土壤可利用磷含量,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达到减少速效磷肥的施用和改善土壤肥力,这对保护环境、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