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近年的研究热点,通过SWAT模型对半干旱、盐碱化严重的吉林省大安市进行降水入渗模拟。以2000、2004和2008年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讨论LUCC与降水入渗量的相关关系。2008年与2000年相比,难利用地的面积有所降低,旱地、草地等发生了大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内土地状况有所好转。通过SWAT模型运行得到的结果显示:2008年的平均降水入渗量为56.27 mm,比2000年的值高。利用降水入渗系数法进行计算,也得到了2008年的降水入渗量高于2000年的结果,这与SWAT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有着相同的趋势,且平均降水入渗量的标准偏差为5.27,说明SWAT模型对于研究区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和SWAT模型模拟数据可以得知,LUCC对研究区的降水入渗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卓青27号”是适宜保护地栽培的越冬型辣椒一代杂交鲜食型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旺盛,连续坐果能力强,产量高,果实羊角形,果长30~32cm,果肩宽3.5~4cm,形状粗大。果实螺旋度、顺直度好,微麻,口感香辣,商品性好。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抗疫病和炭疽病;单果重90~120g,每亩产量10000kg左右,适宜山东、福建、西北、东北等地区保护地越冬栽培。  相似文献   
3.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标。在冶河灌区选取四支和五支典型支渠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动水法测定渠道输水损失,利用土壤含水率差值测算田间净灌水量,最后估算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冶河灌区典型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23,而渠道输水损失占损失比重为72.7%,是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冶河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对于改善河北省大型灌区灌溉节水工程措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岭县是吉林省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行政区划完整性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与GIS空间叠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将长岭县划分为东部台地土壤保持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区、西部沙丘防风固沙区3个水土保持类型区。通过合理的区划,可优化该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为提升长岭县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拉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林河为松花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张广才岭山脉的老爷岭,流域内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拉林河流域1976-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内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趋于减少;耕地是拉林河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转为耕地是其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变类型;1976-2015年整个流域景观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景观破碎度逐渐降低,集中分布的趋向性愈加明显。拉林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等,使流域生态环境更加趋于脆弱。  相似文献   
6.
<正>辽宁受灾农作物3010万亩,一些地方,几十万亩农地连片绝收。"中原粮仓"河南,受旱区域涉及郑州、平顶山等13个省辖市,农作物受灾3244.53万亩,绝收279.32万亩。两地旱情均为63年以来罕见。在农业长期以来的抗旱历程中,农田水利设施被视为"减压  相似文献   
7.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引入隶属度这一概念,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中,权重计算通常使用利用实测值除以所有等级水质标准值的平均值得到,为了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引入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计算,并对两个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根据白城市2010年地下水水质资料,对白城市下辖5区县的TDS,总硬度,氨氮等7个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白城市总体水质较好,而潜水含水层的水质比承压水好。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流域1956—2014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松花江流域内嫩江的尼尔基、大赉断面,第二松花江的丰满水库、扶余断面,松花江干流的哈尔滨和佳木斯断面等6个干流水文站,以及洮儿河的镇西断面、霍林河的白云胡硕断面等2个支流水文站的1956—2014年水文监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法分析了松花江流域主要干支流1956—2014年径流量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干支流的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经常出现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尤其是支流洮儿河和霍林河径流极值比非常大。松花江流域干支流径流量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嫩江、松花江干流、洮儿河和霍林河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而第二松花江径流量下降趋势相对不显著。嫩江的突变点有两个,主要集中在1963和1991年;第二松花江没有突变点;松花江干流有两个突变点,分别是1967和1990年左右;洮儿河的突变点为1971和1995年;霍林河的突变点为1964年。松花江流域干支流研究水文站点的突变点均为减小突变。  相似文献   
9.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范围内,水稻幼苗未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MTBE胁迫浓度低于5 mg/L时,幼苗生长并不受影响。在高浓度下(50 mg/L和500 mg/L),水稻幼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对照相比株高降低59.1%,根鲜重减少29.2%,茎叶鲜重减少20.6%,叶绿素含量下降29.4%,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低22.0%和55.7%,叶绿素a/b值由对照的2.98增加到5.37,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TBE胁迫影响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的活性,MTBE浓度低于5 mg/L时,水稻幼苗SOD活性比对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也相应降低。MTBE处理浓度提高到500 mg/L时,SOD活性比对照提高27.4%。在50 mg/L MTBE浓度下,MDA含量累积出现峰值,继续增大胁迫浓度,MDA含量逐渐降低。叶片SOD和POD活性在MTBE浓度低于5 mg/L时,没有明显变化,更高浓度的MTBE处理则诱导酶活性升高,表明氧化胁迫程度增加。但当MTBE浓度达到500 mg/L时,由于过多的H2O2或MTBE积累引起CAT和POD酶活性下降。综合生物量变化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认为水稻幼苗具有一定的抵御MTBE伤害的应答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嫩江流域尼尔基水库上游河段典型入河排污口现状及其建设适宜性,明确排污口建设的影响指标,以期为改善嫩江流域典型区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水功能区特点及距入库点距离是影响嫩江上游入河排污口位置的主要指标。河段内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或林地、污染物排放量较小、排污口距入库点较远时,入河排污口的建设适宜性较高;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田或建设用地、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排污口距入库点较近时,入河排污口的建设适宜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