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以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的影响,为该盐湖防护林抚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探讨土壤水盐因子对吉兰泰盐湖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 双向指示种分析将防护林体系共8科16属16种植物划分为6群落类型,其中,以白刺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土壤水盐含量与其他群落类型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pH值差异并不显著(p>0.05);双向指示种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种及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水盐因子的关系,并在CCA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除群落Ⅰ外,群落Ⅵ,Ⅴ,Ⅳ,Ⅲ,Ⅱ沿土壤水盐含量降低的方向依次分布,且人工植被群落分布较为集中,表明人工植被配置对防护林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因子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Na+、Mg+和土壤含水量对防护林体系植被群落分布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就土壤水盐因子而言,土壤Mg2+,Na+,SO42-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防护林体系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吉兰泰盐湖不同造林方式下梭梭枝系构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造林是干旱荒漠地区减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不同造林措施影响着植物存活率及植物的生长状态。为探究干旱荒漠区不同造林方式对梭梭地上构件在空间排列方式的影响,采用枝系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吉兰泰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构型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方式下的梭梭分枝构型有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枝长度、角度、枝径、体积等变化明显 ;2)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长度、枝径、体积总体均呈现随枝序级别的增加其值减小的趋势,但各级别分枝角度表现出不规则分布的特征;3)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总体分枝率表现为:水冲造林>机械穴植造林>抢墒造林,分别为6.51±1.95、2.88±0.77、2.23±0.61。抢墒造林的梭梭枝系长度、枝径、体积、分枝能力均优于水冲、机械穴枝造林,能够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空间资源。因此,抢墒造林技术是更适宜吉兰泰当地梭梭生长的人工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量描述防护体系防风阻沙能力及地表蚀积变化,揭示盐湖防护体系的防风阻沙作用规律,为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防护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中国西北风沙区及荒漠盐湖沙害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吉兰泰盐湖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监测,对3,10月两场典型强风沙尘天气下不同下垫面0—30 cm高度内输沙以及逐月地表蚀积情况进行观测。[结果] ①2 m高度处风速由流动沙垄到盐湖湖心表现为衰减—急剧衰减—恢复阶段,到盐湖湖心时风速恢复至旷野风速。从白刺灌丛至盐碱滩地风速均较流动沙垄降低了70%~90%。②从白刺灌丛至盐湖湖心输沙量呈现为急剧降低—降低—缓慢增加的状态,整体较流动沙垄降低了83.89%~94.90%。③防护体系对两种主害风的防风阻沙效果明显,其风速及输沙量分别较流动沙垄降低了98.71%,91.79%,且西北风向下的防风阻沙效果优于西南风向。④6—9月白刺灌丛至盐湖湖心地表呈现为风积状态,且净蚀积强度较流动沙垄最高可降低157.04%。[结论] 虽然受季节和风向影响,但防护体系防风阻沙效果仍保持较好状态,它对风沙流的阻滞作用使地表由风蚀转为堆积,并使风速及输沙量均降低了90%以上,从而有效避免盐湖湖面积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改进蒸腾观测方法的基础上,对采煤沉陷区常见生态修复树种蒸腾特征及能量收支状况进行研究,为矿区生态修复工作中树种的选择和水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采用“三温模型”+热红外遥感的方法在野外环境应用时的参考叶片类型,并对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3种植物的蒸腾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其蒸腾特征和蒸腾过程中的能量收支状况。[结果] ①绿色卡纸可以在9:00—15:00时代替烘干植物叶片作为植物蒸腾测定时的参考叶片。②沙柳、沙棘、柠条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均为单峰曲线,最高瞬时蒸腾速率分别为0.57,0.61和0.71 mm/h,日蒸腾量分别为3.24,3.27和3.80 mm。③沙柳的hat值(植物蒸腾扩散系数,用于评价植物水分亏缺状况)日变化规律为“单峰型”,柠条和沙棘则为“双峰型”,hat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柳(0.18)>沙棘(0.11)>柠条(0.03)。④沙柳、柠条的显热通量(H)在15:00时小于0。[结论] 沙柳、沙棘、柠条均可以通过冷岛效应向周围环境吸热用于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沙柳适合栽植于地势平坦,水分较为充足的地区。沙棘和柠条可以通过飞播的方式在人力难以到达和水分状况较差的地区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综合征,威胁动物和人类公共健康,严重影响中国养禽业发展,接种疫苗一直是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手段。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疫苗相继研发并投入使用。其中,禽流感DNA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储藏和运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常见的禽流感疫苗有HA DNA疫苗、NA DNA疫苗、M DNA疫苗、NP DNA疫苗等。禽流感DNA疫苗是将含有目的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了提高禽流感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国内外学者通过添加合适的佐剂、将目的基因导入理想质粒载体、对抗原序列优化,增强DNA疫苗的转染效率和基因表达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自DNA疫苗开始研发至今,H1、H3、H5、H7、H9等众多亚型禽流感DNA疫苗逐步研发。2018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禽流感H5亚型DNA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是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的禽流感DNA疫苗,极大地推动了DNA疫苗的发展。文章主要论述了禽流感DNA疫苗的载体构建、免疫机制、佐剂和载体选择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创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科研工作者研制新型禽流感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