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肥及施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从投入、产出和效率三者关系分析当前金坛市水稻施肥现状,明确提升水稻产出和效率的关键在于科学投入,低投入、高产出及高效率是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增产285.0 kg/hm2,增收1 871.0元/hm2,减施化肥(纯量)218.4 kg/hm2,氮、磷、钾不合理配方易引起磷、钾肥过量施用,带来低资源效率及高环境风险。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能有效提升水稻实粒数,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磷肥(P2O5)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P2O5)的关系,建立磷肥推荐体系。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在0~112.5 kg.hm-2,有效磷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量后有效磷不再提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有效穗和千粒质量,使水稻增产11.4%~29%。施磷量与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0 1x2+34.716x+7 125.6。本试验条件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21.3 mg.kg-1,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即土壤磷临界值为21.3 mg.kg-1;每公顷土壤增加1 mg.kg-1土壤有效磷,需施入磷肥(P2O5)9.6 kg,即土壤磷临界值为9.6 kg.hm-2。应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与磷肥临界值推荐施肥,得出的适宜施磷量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茶园的不同品种成龄茶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处理,进行大田比较试验,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金坛区茶园化肥减量增效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施900kg商品有机肥处理能增加茶芽的发芽密度及百芽重;在成品茶感官品质上表现为香气更为高爽清鲜,味道更为鲜爽甘甜;茶叶的氨基酸含量更高,茶多酚含量更低,氨酚比更适宜,且以EGCG、EGC为代表的儿茶素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4.
有机无机复混肥运筹对机插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机插稻为材料,探讨纯化肥模式(全程3次施肥,基肥、分蘖肥与穗肥)与两种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即全程两次施肥模式(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穗肥追施化肥)与全程3次施肥模式(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促花肥、保花肥追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模式尤其是全程3次施肥模式较纯化肥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开花后20 d冠层倒二叶与倒三叶SPAD值,而且显著增加了冠层上3叶总叶面积。有机无机复混肥运筹模式限制了开花前干物质累积,但促进开花后生物量快速增加,到收获时3种施肥模式干物质累积量趋于一致。尽管有机无机复混肥模式较纯化肥模式降低了千粒重,但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实粒数。最终产量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3次施肥模式最高,分别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全程两次施肥模式与纯化肥模式高出7.5%和6.0%。因此,有机无机复混肥作基肥全程两次施肥模式可代替常规纯化肥3次施肥模式,同时,把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则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麦田主要土壤钾肥系数和钾肥临界值的研究,测定金坛地区土壤钾肥临界值在145-152 mg/kg,平均为149 mg/kg,钾肥系数(钾指数)为0.14,确定高产小麦钾肥施用量,为小麦高产施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重复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叶面肥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对水稻产量构成3要素有积极影响,有效改善了水稻生长相关性状,一定程度提高了水稻产量。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喷施氨基酸型叶面肥增产9.2%,腐殖酸型叶面肥增产8.4%,大量元素叶面肥增产7.5%。  相似文献   
7.
氮素水平与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金坛市有代表性土壤上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得到:当施氮量为15千克/亩时产量趋于最高,平均达347千克/亩;产量与有效穗呈现强正相关(r=0.9276^**),与千粒重呈负相关(r=-0.5572^*),与实粒数相关性不显著,小麦产量随氮素水平提高呈报酬递减规律增长。氮素增加会降低小麦氮肥利用率,施氮量为10.5千克/亩,12.8千克/亩,15千克/亩,17.3千克/亩,19.5千克/亩时,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1.4%,37.6%,35.0%,32.6%,28.0%。因而,小麦施氮量为15千克/亩时,不仅能获得高产,而且氮肥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金坛市大田及蔬菜地土壤养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坛市农业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蔬菜地,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蔬菜地,速效磷的变化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对分蘖肥、穗肥氮素一次和分次施用时机插水稻的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以及与二者紧密相关的茎蘖动态、高光效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肥氮素分次施用对产量形成无显著影响,而穗肥氮素分次施用使产量增加6.1%~6.5%,氮肥利用率提高10.0%~11.6%。主要原因在于:分蘖肥氮素分次施用对水稻生育前期茎蘖动态和叶龄进程基本无影响。但是,穗肥氮素分次施用显著增加开花时倒一叶和倒二叶叶面积,较穗肥一次施用分别增长10.1%~13.7%和32.1%~39.9%,并减缓了开花后20 d内倒二叶SPAD值降解速率,为水稻后期光合物质累积提供良好物质基础,使水稻成穗率提高5.1%~6.1%,且大幅提高实粒数。因而,机插秧水稻分蘖肥一次施用,穗肥分次施用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一定程度降低劳动投入量。  相似文献   
10.
金坛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微琴  储亚云  周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74-9975
对金坛市农业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调查分析表明:金坛市大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蔬菜地;耕地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总体水平很高,其中处于1级水平的分别占91.6%、85.7%、97.5%和98.0%,其余处于2级水平;茅山丘陵区蔬菜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低于其余3个农业区域,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应重视微肥的施用。最后,对土壤有机质和各种有效态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