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江汉平原地区典型稻虾轮作模式的农田地表径流流失特征,推动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采用原位监测的方法,对稻虾轮作模式典型田块地表径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稻田年产生径流10次,产流量(1270±287)mm,产流系数44.7%。总氮年均流失量(24.59±4...  相似文献   
2.
前氮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设置4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T1),4∶3∶3(T2),2∶3∶5(T3),0∶3∶7(T4),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的处理相比,将前期氮肥的30%甚至50%后移到穗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氮肥后移70%至穗肥会使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田面水中总氮(TN)和可溶性总氮(DTN)浓度在每次施肥后1天达到峰值,铵态氮(NH_4~+-N)浓度在基肥和分蘖肥后1天达到峰值,穗肥后3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与不施氮肥处理相当。整个基肥期、分蘖肥后20天内和穗肥后9天内是防止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期。施尿素后,DTN是田面水氮素的主要部分,DTN以无机氮(IN)为主,而NH_4~+-N在IN中所占比例达64.0%以上。比较水稻生育过程中氮素流失风险期内的TN、DTN和NH_4~+-N三氮浓度,相比T1,T2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2.9%,1.6%,3.1%,T3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5.5%,14.7%,22.3%,T4的三氮浓度分别降低了16.1%,22.9%,34.1%,结合产量,确定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2∶3∶5的氮肥后移措施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不下降的同时,有效降低稻田氮素的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在子莲施肥中合理选择钾肥,以‘太空莲36号’为材料,采用微池试验的方法,设置不施钾(CK)、氯化钾(MOP)和硫酸钾(SOP)3个处理,研究钾肥种类对子莲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莲田土壤有效硫32.2 mg/kg、有效氯10.0 mg/kg的试验条件下,施钾显著提高了通芯莲和膨大茎产量,与CK处理相比,MOP处理的通芯莲和膨大茎产量分别增加了29.7%和21.5%,SOP处理分别增加了41.3%和71.2%。与MOP处理比较,SOP处理的通芯莲和膨大茎产量分别提高了9.0%和40.9%,其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0.6和5.0个百分点,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2.6和7.9个百分点,其中膨大茎产量、收获指数和淀粉含量增加显著;子莲多数器官的氯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34%~77%,氯吸收总量降低55.2%,硫含量增加0.4%~57%,硫吸收总量增加23.0%,钾肥当季利用率提高2.4个百分点。硫酸钾在提高通芯莲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略优于氯化钾,在提高子莲膨大茎产量和品质方面显著优于氯化钾。因此初步提出广昌县子莲“前期氯化钾、后期硫酸钾”的施钾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特别是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防控水稻氮素面源污染的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水稻产量、吸氮量、田面水中氮素形态及浓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分别增加 2.9%和10.5%,且有一定的增加单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作用。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处理施肥后初期(基肥后 1~7 d,分蘖肥后 1~5 d,穗肥后 1~3 d)田面水中 TN、NH 4+-N、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比普通尿素处理低 10.6%、11.1%、5.4%,但二者田面水中TN、NH 4+-N、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二者田面水中NH 4+-N/TN、NO3--N/TN没有差异。因此,聚天门冬氨酸尿素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和促进氮素吸收的作用,同时会降低稻田田面水中氮素浓度,是一种可以用于防控稻田氮素流失,并能保障水稻产量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