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猕猴桃贮藏保鲜工艺付捷王瑛(江西省食品机械研究所南昌330044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B、E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须的十七种氨基酸,其维生素C的含量为100~420毫克/100克,比一般水果和蔬菜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并含有其它果品所没有的蛋白分解酶,...  相似文献   
2.
3.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氮素效率差异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小麦品种(洛麦1、郑麦9023、豫麦18、小偃22、小偃6和小偃107)为材料,设置低氮和高氮两个处理,分别在小麦的4个生育期收获取样,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氮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生理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氮吸收方面,洛麦1为低氮高效品种,小偃107为高氮高效品种;氮利用方面,豫麦18为低氮高效品种,洛麦1为高氮高效品种;小偃6在两个氮处理中无论是氮吸收还是氮利用均为低效品种。造成小麦氮吸收或利用效率差异的主要时期为灌浆期到成熟期之间的籽粒产量形成阶段。低氮条件下,氮利用高效品种灌浆期的地上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较高,而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与小麦氮吸收效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途径提高作物氮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利用率低是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挖掘植物自身氮吸收利用潜力是提高作物氮效率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可能对提高作物氮效率有重要影响的基因,综述了目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氮效率的研究现状。综合当前的研究来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丙氨酸转氨酶基因、氮素再利用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等相关基因在提高作物氮效率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葛是我国特色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南方各省,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该文从葛种植的旋耕起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生产环节,综合论述了国内葛生产机械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对目前葛生产机械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对我国葛生产关键设备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瑛  付捷  罗钢 《南方农机》2019,(9):5-5,14
本文通过对现有酒厂曲块粉碎设备分析,研制出集双级粉碎于一体,采用单齿辊旋转切削破碎和锤片式粉碎相结合的二次粉碎方法,再辅助以螺旋输送、料仓贮料、机械称量、装袋打包及脉冲除尘工艺的组合粉碎机组。该机组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生产率高,能耗少,曲粉质量符合酿酒工艺要求,粉尘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