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5篇
农作物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近地空间处理小麦干种子对 M_1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940703"卫星搭载进行近地空间处理小麦千种子,可使 M_2幼苗叶片数减少,苗高降低,田间的出苗率和成株率有所下降,而对根部的生长表现出刺激作用;与300Gy~(60)Coγ射线处理相比,其 M_1损伤效应显著降低,采用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也得到充分证实。但近地空间处理在 M_1便有较多的机率产生符合育种目标的一些有益的性状变异,如矮秆、长穗等,频率可达2.22%~11.11%。  相似文献   
2.
小麦品种及突变体八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小麦不同品种和突变体为材料,组配成5×3NCⅡ交配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抽穗期和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显性程度均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的Wr/Vr回归关系不显著,株高和穗长的遗传中,存在着上位性效应。本试验所选的4个矮秆早熟突变体作亲本,有利于提早后代的抽穗期,但不利于培育矮秆和大穗大粒品种。  相似文献   
3.
自70年代以来,本所利用60Coγ射线、激光与快中子复合处理,选育出两个极早熟小麦突变系“152”和“321”,生育期分别为218和217天,比当地晚播早熟品种“鲁麦4号”还早熟2—4天。经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缩短了拨节至抽穗时间,而且灌浆早、速度快。两个突变系播种期弹性大,秋播、晚秋播或春播均能正常抽穗结实,具有弱冬性和春性双重特点,适宜麦—棉、麦—花生一年两熟地区种植。“321C”突变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16.86%,赖氨酸含量高达0.42%,湿面筋含量高达42.0%,干面筋含量为14.0%,适宜制作优质面食,同时对育种工作也是颇有价值的优质源和早熟源。  相似文献   
4.
辐照小麦花粉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Gy、10Gy、20Gy和30Gy60CoΥ射线辐照4个小麦品种(品系)的成熟花粉,研究其杂交当代籽粒的发育,M1的生理损伤及M2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0Gy辐照小麦成熟花粉的诱变效果好;在M1中,10Gy处理的出苗率为17.1% ̄70.2%,成株率一船达40%左右;在M2中,突变性状有株高、穗长、熟期、颖壳颜色、芒性和育性等。用10Gy辐照54368小麦的花粉后自交,早熟突变高达58.7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用5个性状各有特色的小麦优异突变体进行双列杂交(无反交)。利用10个组合F1和5个亲本材料研究了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F1显性程度表明:除抽穗期以负向优势为主外,其余7个性状均以正向优势占主导。亲本本身表现与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呈显相关,但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与杂种优势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作为种质资源,矮秆突变体890376对降低后代株高最有利,大粒突变体核生二号最有利于提高后代的  相似文献   
6.
诸多研究表明:(1)温度和光周期是制约小麦抽穗和成熟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们通过Vrn基因和Ppd基因起作用,影响着穗分化的进程;(2)春化是冬性小麦品种抽穗结实的必经阶段,低温和短日照都可使春化完成,小麦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和生殖器官内激素的种类和水平有差异,茎尖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达到高峰标志着春化完成;(3)小麦早熟性遗传为部分显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抽穗期的主基因;(4)小麦早熟性决定于各个生育阶段的长短,但主要是在二棱前期和后期.早熟高产育种应在最小营养生长期短及分蘖性强以保证穗数的基础上,力抓抽穗早或灌浆速度快这两条途径,以达到产量三因素乘积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