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玉米秸秆炭成型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获得最佳工艺参数,该文采用三因素的响应面试验设计研究了混料水分(15%~35%)、成型压力(7~10 k N)、焦油添加量(0~10%)3个参数对成型玉米秸秆炭的抗压强度、松弛密度以及比能耗3个成型指标的影响,建立了响应面模型,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优化后的试验参数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选取试验参数范围内,混料水分、成型压力、焦油添加量均会对技术指标产生较大影响;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混料水分35%、焦油添加量9.87%、成型压力10 kN,在该参数组合下的验证试验结果为抗压强度13 300.57 N、松弛密度701.52 kg/m~3、比能耗0.25 kJ/kg。本研究为成型炭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村镇社区污染物主要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村镇社区污染物的主要特征。识别并分级村镇社区污染因子,构建了环境污染分类技术指标体系,结合我国水土关系分区和村镇社区分类,提出村镇社区环境污染类型分区分类方法。整理我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法规政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村镇社区污染治理技术路径和模式。该研究可为我国村镇社区环境治理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北地区秸秆产出总量大、积温低,是中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推进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保护黑土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总结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分析了"绿色"引领下秸秆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文献调研,研究了以美国等为主的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方式、以韩国等为主的种养结合饲料化利用方式,以丹麦等为主的发电供热能源化利用方式,结合东北地区秸秆利用主要成效与典型做法,阐释了"绿色"引领下东北地区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关联,绘制了秸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框架图,并从技术装备研发、法规政策创设、市场主体培育、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基于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全要素、多维度秸秆利用模式构建原理,并示例说明了利用模式构造基本过程与方法。该研究可为推动东北地区秸秆高质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生物质热解设备存在的热解气中水分含量高及设备密封性差等问题,结合农业废弃物原料特征,提出了水气双向分离热解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水气双向分离热解反应器、进料和冷却出炭装置进行了专门设计,开发了水气双向分离式生物质连续热解中试设备。设备运行检测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原料处理能力27.6 kg/h,生物炭得率32.2%,热解气产率0.41 m3/kg,热解气热值15.3 MJ/m3,热解气含水率6.82%,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备设计目标与要求。该中试设备的开发为设备示范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生物质热解炭化设备存在产物质量较差、能量损耗严重等问题,采用多级布风搅拌和气体回流重整等方法,提出生物质炭气原位耦合重整工艺路线,并对炉体、压实机构和多级布风搅拌出料机构进行设计,研发立式移动床生物质炭化设备。以花生壳为原料开展热解炭化试验,结果表明,原料处理能力1312 kg/h,生物炭得率27.8%,热解气热值6.3 MJ/m3,焦油转化率71.3%,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