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农业气象信息化发展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农业气象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回顾和展望,对农业气象信息化的内涵及延伸进行了诠释;同时指出发展农业气象信息化的作用及意义,最后对农业信息化的提出了建议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2012年3—8月安装的新型站CJY-1G(J)型能见度仪检测出来数据和人眼观测值的差异,并介绍新型站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证明了新型站能见度仪准确、连续、可用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观测员的工作量,可有效解决人眼观测能见度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于伟娟  姜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48-8649,8672
气象探测环境是整个气象探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对汤阴县气象局1964~2008年的温度、风速、日照、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测站环境变化导致年平均气温增加,且随时间序数增加明显,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减少,对年降水量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介绍许昌农业气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农业气象信息化网络的构成、服务方式、建设成果,以及许昌现代农业气象信息化的四种发展模式,即乡级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站、特色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协会、手机大喇叭、涉农气象信息服务站,并对未来许昌农业气象信息化发展思路和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气象信息化在许昌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气象信息化在许昌现代农业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介绍许昌农业气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农业气象信息化网络的构成、服务方式、建设成果,以及许昌现代农业气象信息化的四种发展模式,即乡级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站、特色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协会、手机大喇叭、涉农气象信息服务站,并对未来许昌农业气象信息化发展思路和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了气象信息化在许昌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汤阴县1964~2008年45年间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汤阴县年季降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阴县45年平均降水量为576.3mm,年代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除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代降水总体亦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呈平稳略上升趋势;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随时间序数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月降水分布不均,汛期集中了全年71.3%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