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土壤学的观点,认为土壤硬度系指农业机械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傅递于土壤上,土壤对这些外荷力所能发挥的抵抗力,因此测定这种土壤性质,对于土壤耕作中某些问题的阐明和解决,实具有巨大意义。 1954年初,我们欲研究东北北部暗色草甸土的物理机械性质,从土壤硬度和其他土壤因子间的关系,试图说明暗色草甸土在多雨情况下,土壤下陷机车的原因,并探究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但苦无测定这种性质的仪器和方法。后来在“土  相似文献   
2.
黑土区春旱主要危害小麦,常可造成严重减产。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田块条件不同或采取了不同农业技术措施,即使并无灌溉条件也可收到差异悬殊的产量效果。如九三地区红五月农场在1965年特大春旱年,十万余亩小麦单产平均只获得103斤/亩,不到常年产量的一半,但全场各地块的小麦产量未必不可能创出较高的产量水平。比如有5个地块1,725亩小麦的产量达到了300斤/亩以上,有9个地块8,460亩的小麦单产达到200-300斤/亩。1968年再次大春早,由于及早发出预报并采取了综合防旱措施,这一年该场小麦的平均单产达到了247斤/亩,为1965年单产的两倍以上。这一事实也说明在大春旱年采用抗旱保墒农业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樵  沈善敏  曾昭顺 《土壤学报》1979,16(4):329-338
田间观测比较证实:耕地黑土的水分状况和农田水分循环过程不仅受气候因素所控制,同时也明显受作物种类不同所影响。因此,不同作物下黑土农田的水分状况,表现在土壤湿度水平、各水分时期出现时间、作物收获后残留土壤中的水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小麦地蒸发强度大,蒸发高峰出现早且具有最大的年总蒸发量;大豆、玉米等中耕作物蒸发强度弱,蒸发高峰出现晚且具有较小的年总蒸发量。因此,在同一年里小麦地土壤湿度通常要比大豆、玉米地低,残留在土壤中的水分因而也最少。  相似文献   
4.
乔樵  沈善敏  周绍权 《土壤学报》1963,11(2):143-159
土壤形成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始终是在土壤水分的参与下进行的.同时土壤水分又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研究土壤中水分的保持、运行、消耗及其年循环的基本规律,对于了解成土过程的本质以及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等,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善敏  乔樵  曾昭顺 《土壤学报》1980,17(3):203-216
对于东北北部黑土区的主要作物如小麦、大豆、玉米来说,自然水分供给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作物的良好生长和丰产需要?春季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危害是否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能否准确地预测预报黑土区春旱的形成和发生?为回答这些问题,作者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作物下黑土农田的水量平衡,逐月比较了农田水分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盈亏情况,并比较研究了不同年份的自然供水条件和作物的实际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