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为探明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不同灌水定额的关系,基于大田试验,对玉米全生育期内测量了株高、基部茎围,记录了灌水情况及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玉米总体株高、基部茎围、产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玉米基部茎围在生育后期有下降趋势。处理W5下玉米株高、基部茎围最大,当灌水定额在W5以上不利于玉米生长。因为,一方面处理W6的产量最大,W5和W6对产量无明显差异,另一方面,W5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W6高且在6个处理中最高,所以当灌水定额大于W5时,单方面增加灌水定额以提高玉米产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相关性分析,单株有效穗数、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玉米产量呈显著性相关。综合分析后处理W5中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在阿勒泰地区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打瓜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用以探究北疆地区打瓜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前中期耗水规律,旨在为打瓜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耗水量与产量显著相关,且打瓜开花坐果前期耗水量中期后期果实膨大中期前期。但在土地贫瘠的情况下,作物耗水规律有可能出现"休养"情况。因此应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前中期在这两个时期应注意对作物进行水分与养分的补给,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产品品质等。对于作物灌水需求程度,主要由该时期作物对水分敏感程度所决定。但各时期对水分敏感程度显著不同,因此需要对各生育期进行定量分析,以探究各生育期单独的最佳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3.
不同滴灌灌水定额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的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的日均耗水量都呈双峰曲线变化,总耗水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灌水相对充足的条件下,耗水强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完熟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孕穗期乳熟期灌浆期。拔节期一定的水分胁迫有益于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单穗粒数的提高,灌浆期的耗水量对最终产量尤为重要。研究表明,T1(225m~3/hm~2)、T2(300m~3/hm~2)、T3(375m~3/hm~2)处理由于耗水量过低造成小麦减产。综合比较T4(450m~3/hm~2)、T5(525m~3/hm~2)、T6(600m~3/hm~2)处理,T5处理是最有利于节水增产的处理。该试验结果可为北疆地区滴灌小麦探究最优的灌溉制度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